文章

敬畏历史是一件尊重自己的事情

发稿时间:2015-07-20 00:00:00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张知依

  现场于丹与众多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新书以及近期的生活感悟。该书以“真”为主题,集结了于丹近年来的文化感悟,其中不乏对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解读,亦包括于丹人到中年的生活感悟。

  “人到中年,想活出真的自我不容易。”这是知名学者于丹在她的新书《有梦不觉人生寒》沙龙上发出的感叹。昨天下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组织的新书发布会在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内举行。“中年,是人离自己最远,离角色最近的时候。但是只有在自己的生命角色里活出一团真气,才不负今生。”现场于丹与众多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新书以及近期的生活感悟。

  谈新书:生命里有“寒”才需要有梦

  新书发布会开始前,于丹的忠实读者们很早抵达会场,翻开新书阅读。该书以“真”为主题,集结了于丹近年来的文化感悟,其中不乏对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解读,亦包括于丹人到中年的生活感悟。在这本书中,她围绕“真”的主题,就“真我出发”、“真命气象”、“真爱家园”等话题,和读者分享自己的感悟。“就是拉拉杂杂地把生活的感悟写下来。生命中不是一切如意的,生命里有‘寒’才需要有梦。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像罗曼·罗兰所说,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还能热爱生活。”于丹在现场说。据悉,这也是于丹“国学美文‘真善美’系列”之一,后续两本也将在未来与读者见面。

  谈“恶搞”花木兰:多元判断的时代更需要尊重历史

  活动现场,于丹多次引用《老子》等经典文化典籍中的内容,于丹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也是她十年来的转变,“以前更多谈到《论语》,随着自己的成长,心境也发生变化。”谈到“国学美文系列”,于丹说:“我不认为这本书应该承担什么国学使命,所谓国学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否把传统文化和自己结合起来。”

  问及近日有综艺演员对花木兰的戏谑解读,于丹说不愿针对个人发表自己评论,但她告诉北青报记者:“很多时候懂得敬畏历史是一件尊重自己的事情。今天我们处在多元判断的时代,我们是可以重新解读历史,但前提是先要了解,了解之后才有尊重,尊重之后才是阐发。”

  谈留守儿童:建议推广音乐治疗

  在大众印象中,于丹是一名达观的心灵导师,在采访中,于丹告诉北青报记者,“最近的两个月,我心里很焦虑。”让她无法纾解的,是报纸上一则则与留守儿童有关的惨剧。“我认为2015年,中国丢了一个儿童节。6月初我看到毕节的留守儿童一起喝农药自杀;昨天的新闻里,毕节的留守儿童被同伴群殴致死,再往回看2012年这里的孩子在垃圾箱里取暖导致死亡……我心里特别难受。”于丹的眼角有些微红,“过去父母出去打工是让孩子过上好日子,但现在贫困已经不是他们辞世的根本理由,而是绝望,中国有6100万留守儿童,其中有1000万孩子一年都无法见到父母一次。”

  这些被撕裂、被剥夺的成长让她感到很心寒也很焦虑。她在努力向有关部门建议,将委内瑞拉的音乐治疗计划推广给孩子们,“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音乐是秩序,让人找到默契,触摸到优美和崇高。”她还有计划在自己的写作中加入教育的主题,“以前我认为自己的身份不够专业,一己的经验不敢推广。但是从6月之后,我觉得也许会用写书的方式进行一些表达。现在的讲座中已经涉及到一些,未来的写作可能会为年轻人做一些经典落地的题目,比如家规家训;关于教育,讲讲我和女儿的故事。”■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