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遵循“孝乃德之本”、“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民族来说,孝敬父母自古以来便是传统美德。不仅以《礼记》和《孝经》为代表的经典著作对孝道进行了详细阐述,历朝历代也从制度上规定了子女应怎样孝敬父母。
《礼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对于子女孝敬父母的言行起居规定得十分具体、细致,如:
一、居家时,“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即作为子女,居处不占据尊者的位置,坐时不坐在席子中间,行走时不走在道路中间,站立时不站在门的中间,而应把这些优待给予父母。出门时,“则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
二、与父母去见他们的朋友时,“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即父母没有让上前就不要贸然上前,以免影响他们的交谈;让上前见面时,没有让退下,就不要自行退下,因为对方可能还有话要问。父母与朋友说话时,没有问话,就不要随便插嘴。
三、当离开父母出行时,“出必告,反必面。”即有事外出时,行前要把去向告诉父母,回家后一定要先面见父母,以免让父母牵挂。在外时,“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即在外要行事正当,不做危险的事,以免因自身受害而使双亲受辱。
四、《礼记》对子女孝敬父母,在生活中如何尽心关怀也提出了具体的指引。《礼记·内则》要求,每天早上一大早,子女就应及时询问父母衣物冷暖,“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拂髦冠緌缨,以适父母舅姑之所,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意思是说,做子女的,每天天刚亮就应该起床,打扫室内和庭院的卫生,然后洗涮、穿戴整齐,到父母舅姑的房门前,和声细气地询问他们晚上休息得好不好。如果他们休息得不好,应该找出原因,及时想办法解决。如果他们身上有痛痒之处,还要帮助抓搔。此外,父母起床后,子女要“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问所欲而敬进之,柔色以温之。”当父母生病时,子女一定要在父母身边亲自照料,除耐心侍汤奉药之外,言行举止皆要注意。
在这些详细的礼仪规定后面,蕴含着古人事亲的思想。《礼记·内则》引用曾子的总结说:“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即子女对父母既要有生活上的照料、礼仪上的尊敬,更要有精神上的慰藉。让父母吃饱穿暖,衣食无忧,并让他们身心愉悦,享受生活。这才是定下诸多孝敬父母礼仪的最终目的。
五、当然,尊亲并不意味着要一味顺从。《礼记·内则》要求,父母有过错时,作子女的,要规谏父母之过,但要注意维护父母的尊严。“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如何对待父母的缺点和过失,这也是中华民族孝敬双亲中的一大难题。一味顺从会陷父母于不义;据理力争又是不敬。因此,两全之策是既要劝告,又要和颜悦色,一次不行,就等下次,趁他们高兴的时候再谏,但要始终保持恭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