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能不能不折腾博士生?

发稿时间:2011-08-04 00:00:00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作者:戴建业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幽默地说过:“做博士是拿论文骗过先生,当教授是拿讲义骗过学生。”可如今做博士和当教授却一点也“幽默”不起来,他们除了要骗过先生和学生外,还得骗过各个所在学校的领导。比如当教授必须发表多少篇论文,出版多少部专著,主持了多少个项目,只要论文发表在规定级别的刊物,专著在权威出版社出版,项目是省部级以上,你的教授就算是当成了,至于论文的质量如何,专著是否有创见,项目能否完成,谁都不会关心和追究。做博士的要求虽然没有当教授那么高,但在读期间至少要在CSSCI刊物上发表两篇的论文,否则哪怕你学位论文写得再好也不能进行答辩,至于你的论文水平如何,是通过什么关系或掏了多少钱发表的,鬼也不会来过问这类“琐事”。说“骗”领导的确有失夸张,领导又不比我们这些书呆子傻,何尝不知道教师和博士在糊弄他们,不过是他们甘心情愿受骗罢了。领导只关心论文和专著的数量和“级别”,数量够多和级别够高,他们治下的学校就在大学排名中有个好名次,这样好骗过更高一级的领导,好骗过不明底细的社会大众。

  领导为自己治下学校论文数量绞尽脑汁,再怎么逼教师写论文都有个限度,逼得太狠了可能引起反弹,现在像样一点大学研究生越来越多,而且要求他们写论文和发论文是“天经地义”,于是就有博士生发表多少篇的要求,原来还要求硕士生也发表多少篇才能毕业,现在也没有说不要硕士生发表,但基本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博士生发论文多少篇是死规定。每年五月是研究生最忙的时候,尤其是博士生最烦的时候,不仅要写出一二十万字的学位论文,还要托人或交钱在指定级别刊物上至少发二篇论文。写论文要费神,发论文要费钱。费神是应该的——做博士就是要深入思考和勤于动笔;费钱就有点冤枉——他们不是从自己牙缝里省钱,就是向自己父母伸手要钱,更何况用钱发的这些论文大部分是些垃圾。

  领导心里亮着哩,他们深知博士发表的这些东西,虽然没有什么学术价值,但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博士生可以让学校的论文数量一下就上个台阶,学校的学术排名也一下子高一个档次,学校面子好看,领导们脸上有光。只是苦了那些穷博士,学校的论文数量多了,他们口袋里的钱就少了。

  我觉得让博士花不明不白的冤钱还是小事,更要命的是搞坏了学风——一是使学生心浮气躁,二是教会了他们弄虚做假,三是使他们失去了对学术的虔诚,四是让消磨了他们对学术的兴趣。前辈学者强调写好文章后不要急于发表,要多次打磨后再公之于世。如今子时完成初稿,丑时就要拿出去发表,谁还有十年磨一剑的那个耐心?尤其是那些理工科的博士生,在读期间如果实验数据弄不出来,又必须发表两篇以上的文章,能想出来的办法只有二条:要么瞎编假数据凑成论文,要么干彻去抄袭了事。有些学生在论文上弄虚作假可能是逼良为娼。大概世界上只有中国发明了反抄袭软件,每年研究生答辩前就要在这个软件上查一下“复制比”,可现在的情况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据说,研究生早发明了对付这个软件的高招——有了导弹怎么可能没有反导弹呢?看来,学校领导下决心要与学生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鲁迅曾有一篇杂文,说皇帝只知道鱼肉百姓,百姓也学会了蒙骗皇帝。中国从古到今的历史,有点像一部瞒和骗的历史。现在社会上从政界到学界,不都是在你骗我、我骗你吗?博士生要求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级别”,注意我这里说的是“级别”而不是“质量”。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将刊物分成不同级别,只要在“高级别”上发的论文就是“高级别”的,在低级别上发的论文自然就级别低,至于论文水平怎样,对学术贡献如何,只有上帝知道。

  像这样搞科研还能对学术保持虔诚敬畏之心吗?像这样搞科研还能对学术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激情吗?如果青年学子都对学术失去虔诚,没有兴趣,没有激情,中国的学术还有未来吗?

  除中国外,世界上没有哪所一流大学,硬性规定博士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所谓“核心刊物”上发二篇论文才能答辩,中国大学这条规定让博士生不能静下心来读书,甚至毕业后还可能讨厌学术。谁能想想办法不折腾博士生?谁能想想办法不折腾中国的学术?

  写于2011、5、19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