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中国就进入超级老龄社会,意味着每两个劳动人口就要供养一个老人,各个国家在进入这个时点之前必须做好准备。所以,我们才从现在开始提出延迟领取养老金。”清华大学养老改革体制方案的起草者之一、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今日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实际上我们谈的延迟领取养老金,并非延迟退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对外界承认,正在抓紧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并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据悉,包括中国社科院、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多家社保研究机构和高校已经着手制定养老改革备选方案,其中起步较早的清华大学在8月12日率先拿出了一套方案,并通过人民网公开征集意见。其中“从2015年开始逐步延迟领取养老金,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的内容立即引发舆论强烈关注。
清华大学养老金改革方案涉及八大问题
作为方案主要起草者的杨燕绥指出,养老体制改革涉及人口结构、就业状况、人口收入、缴费基数、制度结构、管理办法、投资收益、经济系数、决策机制等多个横跨极大范围领域的问题,“不是算一笔账就能解决的”,而是一项非常系统的社会政策。
因此,清华大学养老金改革方案总共包含了八个部分,涵盖国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税、居民档案、领取年龄、困难群体就业、账户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并轨等内容。
“这套方案的特点是全面。”杨燕绥说,“我们从制度设计、钱怎么来、怎么管、怎么发放,一直到居民档案信息系统、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遗留问题、空帐、机关事业单位、领取养老金年龄,八个问题整合,起码在我脑子里就是一盘棋。但是究竟哪一问题能被本届政府采纳,我不知道。我们的目的是促使大家来讨论,社会政策还是得多数人理解,争议可能能推动政府把问题看得长远一点。如果不这样推动,政府可能就解决三年五年的事,经全社会推动,可能会想十年八年二十年以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