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政府补贴养老,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发稿时间:2012-03-28 00:00:00
来源:新京报作者:社论

  政府补贴不能向示范性面子工程倾斜,而应切实瞄准解决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应集中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中相对严重的养老照顾问题。

  近日,《新京报》报道北京养老床位供需矛盾极为突出,引起广泛关注。

  毋庸置疑,随老龄化发展,北京养老床位需求会不断增长。实际上,北京当前养老床位需求尚未进入真正高峰期,最早的独生子女家庭尚未进入养老阶段。如果按1980年这些家庭父母生育平均年龄25岁计算,在75岁左右可能不得不选择养老院的话,那么,在2025—2030年以后,北京可能会面临真正的养老危机,需要政府未雨绸缪。

  从报道来看,北京养老院条件好一些,真正能对老年人产生一定吸引力的,主要是两种:一种收费相对较高,主要面向收入较高人群,这样的养老院目前对老年人有的还在虚位以待;另一种是依靠政府补贴,收费对一般人群有吸引力,因而造成了供不应求的排队现象。

  这种现象,一方面表明老年群体收入是宽幅度分化的,市场是有运作空间的;另一方面则表明,政府介入的力度还不够,政府投入还有提高余地。

  当前一个条件相对好的养老院床位的市场价格,与一般老年人群体的收入状况还不相称。目前本市75岁左右人群中,部分以往无工作,有工作者由于退休早也基本属于低收入者,加上子女可能遭遇40、50下岗问题,孙辈也有买房压力等,这些低收入人群的养老需求,很难吸引市场力量来解决,需要政府加大投入。

  养老问题不仅涉及老年人本身,还涉及相关家属民生状态,是重要民生问题之一,以政府补贴方式支持养老床位发展当前也是需要的。但既然是使用政府补贴,而且这种补贴相对于需求是相对有限的,就应该重视将补贴“用在刀刃上”。政府补贴不能向示范性面子工程倾斜,而应切实瞄准解决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应集中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中相对严重的养老照顾问题,如其中年龄偏高、生活自理已经有所困难、又因为空巢或其他各种原因缺乏适当照顾条件的老人。

  比如,政府补贴的养老院准入标准,既要依据排队顺序,又不能完全依据排队顺序。政府应划定一些标准,参考家庭实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提供养老床位。对最终进入者,在同等服务标准下,还应根据个人退休金及家庭状况(包括子女工作性质及收入等),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使补贴尽可能用于最需要的地方。

  其实,目前一些基层医院床位空置现象仍较为突出,一些基层医院已经试图承担起严重疾患养老或临终关怀医院的角色,费用也相对较低,但服务条件一般还相对较差。政府可考虑给予一定资助,改善其服务,这不仅对解决例如瘫痪等较棘手的养老问题有利,对改善基层医院营业状况也有利。

  养老问题,如果全靠政府补贴,不仅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求,也必然会超越政府财政能力,今后仍要以市场力量为主。随着上述独生子女家庭今后逐步成为养老床位需求主体,与当前老年人需求主体比,其经济状况今后相对会不断改善,为市场力量介入也会提供更好的机遇。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