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郑功成: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保体系建设与完善

发稿时间:2011-12-08 00:00:0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作者:郑功成

  一、近几年的背景分析

  2008年的一场国际金融危机促成两大共识: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两大共识促成了一种政策取向:加快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但漠视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诉求和追求短期福利政绩的现象同时并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节奏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具体政策思路仍有分歧。

  在此,我还要强调指出的是,在欧洲部分国家出现债务危机后,我国媒体上将这些国家遭遇的债务危机简单地看成福利水平太高导致的危机,进而对我国正在加速建设的社会保障体系产生忧虑,这其实是一种误导。因为欧洲部分国家的债务危机,是由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危机,进而产生债务危机并引发政治危机的一个链条,它首先是所在国家经济或产业政策失误即经济原因导致的结果,同时也是源自华尔街的金融异化导致的结果,还是一些国家的政治家不负责任导致的结果。因此,欧债危机本身仍然是一次经济危机,它的恶化可能导致福利危机,但绝不能本末倒置地认为是福利危机导致了欧债危机。

  我们不能将提高国民福利、建设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从一百多年前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德国创立开始,这一制度就扮演着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维系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角色。无论是德国从贫弱之国到强盛大国,还是美国摆脱危机到持续称霸,以及福利国家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和谐增长,都揭示了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当代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需求,也是当代世界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就是在当前欧债危机的背景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作为社会保障制度起源地并以自己的社会(保障)市场经济模式为荣的德国依然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作为“福利国家橱窗”的北欧国家瑞典同样在持续发展之中,因此,近一百来的客观事实就是,社会保障制度恰恰是不断化解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而不是导致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

  欧债危机带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在于:一是要紧紧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要坚持实业立国的方针不能动摇,同时要对金融异化保持高度警惕;三是执政者与施政者要有担当精神,时刻做到居安思危,在危机到来时敢于担当责任;四是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既要积极主动地大胆推进体系建设,杜绝漠视国民福利诉求的现象,也要保持理性,避免短期福利政绩病,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

  一个应当凝聚的共识是:保持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是一个国家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让人民一年比一年过得好则是执政者与施政者的重大使命。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有必要坚定加快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决心与信心,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化解全体人民的后顾之忧,并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一个健全、公正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一定能够维系国家强盛与持续发展。

  二、中国社保体系建设正在经历六大转变

  “十一五”期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最快的时期,也是公共投入力度最大、惠及民生最广的时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社保体系建设正在经历着六大转变:

  一是从工具性制度安排到目的性制度安排的转变:消灾化险、维护稳定、被动式;保障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主动式。

  二是从选择型制度安排到普惠型制度安排的转变:市民优先、强者优先、辅之以对弱者的有限救济;全民医疗保障、全民养老保险、覆盖全民的社会救助,以及正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福利事业,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从骨架型制度安排到完整型制度安排的转变:过去是“两免除一解除”,养老、医疗与救助;现在是各项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

  四是从救助型制度安排到福利型制度安排的转变: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不仅追求减轻乃至解除后顾之忧,而且追求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

  五是从分割型制度安排到统筹型制度安排的转变:城乡分割、群体分割;城乡统筹,制度整合,公正性提升。

  六是从改革试验性状态到定型、稳定发展新阶段的转变:以往是改革试验全面开花,地方创新过度,确实调动了各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也造成了制度碎片化的不良后果,现在则强调顶层设计,法制规范,促使制度走向定型稳定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提供稳定安全预期的基本依据。

  上述转变揭示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进入了快车道。

  三、中国社保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挑战主要表现在:理论认识误区仍然存在、责任分担机制重塑不易、群体利益格局调整难度大、地区差距与人口流动性高非短期内可以解决。

  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制度设计中隐含的风险。如制度碎片化、群体分割化、责任分担失衡、利益调控乏力(如费率反应不灵敏)。实质上是利益分割与利益失衡,又缺乏有力的调控机制,任其下去,必然导致利益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

  二是运行机制不顺的风险。如监管体制不顺、经办机制不顺。部门交叉分割,经办僵化,不仅导致了行政效率与经办能力不高,而且衍生出一些新的问题与矛盾。

  三是基金贬值风险。我们选择了基金制,却并未认真考虑基金贬值的风险,现实中基金积累规模在持续扩大,因贬值导致的基金损失也在同步扩大。目前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结余二万多亿元,每年贬值数百亿元,而这一基金还在持续壮大,贬值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如果遭遇金融危机,对基金制将是一个重大打击,这是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的根本性风险来源。

  四是配套机制风险。如收入分配不公与失范,导致基数失准,预测失准,风险失控;再如医药机制失范,医疗医药费用失控,导致医疗保障制度风险失控。

  四、应对风险与治理危机

  一是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在坚守公正、共享的价值取向的原则下,确立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协调发展的大方针,确保人民感觉到一年比一年好。

  二是优化现行制度的结构。特别是急切需要优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与老年福利的制度结构。

  三是促使基本保障制度尽快定型,以给全体人民以稳定的安全预期。

  四是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同时促进这一制度的公平性,使之成为社会财富合理分配的基本制度保证。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