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刘金山: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培育中产阶层

发稿时间:2012-10-16 00:00:00
来源:南方日报作者:刘金山

  据报载,社会各界盼望已久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即将出台,民众心中充满着期待。具体方案尚不得而知,但方案的若干问题需要厘清,否则民众将会失望。

  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目的应该是实现共同富裕和进一步做大蛋糕

  方案的目的应该有两个:一是通过合理合法的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二是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理顺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一步做大蛋糕,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这两个目的是相互影响的,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我们的国情决定了分蛋糕的目的应该重在做大蛋糕。

  虽然中国GDP已居世界第二位,但尚不到美国的一半;人均GDP世界排名在90多位。我们还不是经济强国,还不是发达国家,我们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市场体系还远未成熟。经济发展依然是未来的重中之重,我们依然需要“在发展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此前提下,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需要宏观发展大视野,不能囿于局部特定问题,就分配谈分配。

  缩小收入差距,不是劫富济贫,而是社会各阶层收入都要有所提高,实现国民收入倍增。这一收入倍增的基础与实现载体是产业。收入的根本来源是要素的产业贡献。收入的提高应该源于生产率的提高。同样种马铃薯,为什么加拿大农民的收入是印度农民的数十倍?因为前者的生产率是后者的数十倍。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实现收入倍增的核心在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如果产业升级,逐步淘汰低附加值产业,高附加值产业蓬勃发展,收入倍增将是必然的结果。

  大国的崛起,必然是公司的崛起;公司的崛起,必然是企业家阶层与企业家精神的崛起。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早就洞察了经济发展的核心:创新源于企业家精神。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能伤害企业家阶层。和谐发展的社会应该是:让富人合法地更加富裕,让富人带领穷人致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一定要形成稳定的制度预期:有恒产者有恒心。目前社会普遍弥漫着一种“打土豪,分田地”的思绪,更存在着部分地方政府利用公共司法权力伤害民营企业家的情况,这种局面必须杜绝。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一定要改变“学而优则仕”的社会激励结构,产业工人应该成为中产阶层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培育中产阶层。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一个中产阶层占主导的社会,将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问题的关键在于,谁能成为中产阶层,谁应该成为中产阶层?做大蛋糕的基础在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基础在于产业工人。产业工人应该成为中产阶层。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应该形成一种社会激励:年轻人自觉地把智力资源与时间资源投入到产业发展中去。但前提是年轻人做产业工人的收入应处于中上收入阶层,能够起到引领效应和示范效应。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一定要改变“学而优则仕”、“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社会激励结构,把年轻人从公务员考试大军中重新拉回到产业发展中去。如果一个社会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去考公务员,都想进入公务员阶层,那么这个社会经济发展将面临巨大的问题。

  让社会各阶层通过市场致富,要形成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体系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仅仅依靠政府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是难以完成的。政府的作用是社会保障的底线均等。缩小差距,共同富裕,还是需要依靠市场,让社会各阶层通过市场致富。改革的重点之一应该是形成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体系。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劳动收入水平低,资本收入途径少。随着“用工荒”逐渐成为社会常态,加薪潮的出现成为市场主动选择的结果,劳动收入呈现一定的增长态势。但资本收入成为居民收入的短板,而且呈现出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的“马太效应”,关键在于绝大多数居民的股权收益少甚至缺失。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应该形成一种“法不禁止即自由”的理念,产权改革向民众深度开放,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更多的领域。这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千军万马涌向股市或楼市形成泡沫经济的局面。同时,不能因全球金融危机而延缓金融领域的改革,丰富完善的金融体系将是居民提高资本收入水平的基础。

  总之,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其主线一定要明晰,通过分蛋糕而做大蛋糕,才是正途。

  (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