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住在几环?”这是不少生活在北京的人都回答过的问题。
日前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一半以上住在五环以外,这也使舆论再次聚焦“职住分离”的远距离通勤者。他们之中,不少人借由北京地铁这组“大动脉”,突破一道道环路,从五环开外的地方流向城市的“心脏”。
在这样的背景下,天通苑、回龙观等巨型社区进一步壮大,河北燕郊、香河、固安等“睡城”不断涌现。作为沟通北京东西城区的线路,地铁6号线在去年年底东扩,将其辐射能力延伸至北京六环开外的地方。日前,记者沿着地铁6号线一路向东,探访由这条地铁串联起来的“五环外的北京生活”。
五环外的生活
——一场低价格房产与远距离通勤的妥协
北京的五环路全长98.58公里,在地图上画出一个大大的不规则的圆。而地铁6号线则从西四环边沿起一路向东,刺破了五环东部的圆周。
褡裢坡站是北京地铁6号线出了五环后的第一站。或是因为得益于周边有几所高校的优势,“北漂”两年的刘夏认为在这一带生活很方便。然而,远距离的通勤生活却令他倍感消耗,“赶上八点钟的上班早高峰,得等两三趟才能上去,在屏蔽门那站着不动,就会被推进车厢。”
“早高峰时车厢里几乎没什么空地方,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近到一种令人尴尬的程度,所以每次都很煎熬。”从事文字工作的文儿说,挤地铁成了日常生活中固定上演的“噩梦”,而随着6号线东扩,地铁越来越难挤上去,为此,她只能比从前再早半小时出门。
“东边的房子比较便宜,房屋也比较新,很多人都选择在这里租房。作为刚毕业的学生,工资不算很高,我宁可住得偏一点,用攒下的钱做喜欢的事。”文儿说,目前居住的地方可谓“北京东五环最后的繁华”,自己不能接受比现在更偏远的居住地,希望涨工资后可以搬进五环。
今年年初,全国50城市上班距离及用时排行榜出炉,其中北京以平均距离19.20公里、平均单程用时52分钟居首。住在东五环的文儿尚在这一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仍有一群人比她承受着更辛苦的上班路。媒体曾报道一名普通的北京上班族,每日通勤往返要坐46站地铁,花费3小时,陷入“回家即睡觉、睡醒又上班”的死循环。
为了节省上班时间,从事翻译工作的项思钰选择在6号线上“一站到底”。他以6号线东延前的终点站草房站为起点,每天上班要连坐17站,完成从东五环到西三环的穿越。这个“穿城族”说,选择居住在这里,不仅是图便宜,而且地铁中间不用操心换乘,“好像‘duang’地一下就到站了”。
去年年底,北京地铁终结“2元时代”,6号线二期开通。学生李若丹成为6号线二期东扩后的受益者之一,地铁站修到了她学校的门口。她说,地铁开通前,自己和小伙伴们不得不在晚八点之前就从市中心往回赶,否则赶不上公交车。在她眼里,这里和她之前预想的北京有些差距,“好像城乡接合部,每一个路口长得都不一样,越走越荒凉。”
随着地铁6号线东行至北运河西站,车厢里只剩下零星的乘客,一些人索性横躺在车座上浅浅入眠。而在该站空旷的候车区,姜沛仪正在等待西行“进城”。
“虽然附近很多基础设施还在建,但相比城里的嬉闹和拥堵,这里比较安静,环境也好”,来北京四年的姜沛仪选择在这附近购买了她的栖身之所。地铁新线开通后,她过上了“两头靠走路、中间靠地铁”的通勤生活。
“这样的确很疲劳,但没办法。相对来说,通州的房还是便宜,城里的太贵了。”谈到压在肩上的房贷,姜沛仪耸了耸肩,说“还能负担”。
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上旬一则业内人士的预测,称四环房价将入8万时代。该业内人士表示,2013年以来,北京四环平均地价为5万元/平方米,四环到五环之间平均地价是3万元/平方米。按照这些地价计算,今年北京四环内上市的项目销售均价将在8万元/平方米左右,四环到五环之间房价则将达到5万元/平方米。
六环外的模样
——燕郊居民的“免费停车场”
潞城站是目前6号线向东延伸的最远的触角。在站台内,记者遇到了在此处居住的贝勒,这个高一女生讲起了自己辗转的上学之路。
贝勒说,自己家附近就有高中,可是录取分数太高,所以只能选择远在十几公里外的中学就读,骑自行车单程就需1个小时,每天早上六点就得出发。而到了天黑得早的冬天,自己不敢骑车,乘坐公交车再加上步行则要耗去两个小时。
贝勒坦言,自己的父母靠开车通勤,但由于上班时间赶不上,所以不能接送自己上学。这样日行二十几公里的日子,只能靠自己去适应。“设施太少,去哪里都不方便”,贝勒说。
从潞城站上至地面后,一条公路横亘眼前,几辆黑车懒散地停靠在路边。房地产经纪人沈辽凑上前来,向刚出站的记者热情地推销房产。
“从我们的楼盘开车过来,只要15分钟。”据沈辽介绍,自己所在楼盘的价格已经从去年的每平方米6000元涨到现在的8000元,说不定明年能飙到9000元。地铁站距离燕郊也是十几分钟的车程,而燕郊的平均房价已在万元上下。
“住我们的楼很划算,比起在城里买房能省下个百八十万,这些钱你还能买辆车”。沈辽说。
而潞城站出来就能看到很多私家车。在公路的北侧有一片荒地,记者看到有一百辆左右的私家车停在那里。据在附近的治安管理人员介绍,那里停放的私家车多是从燕郊或更远地方开来的,车主再从这里乘坐地铁进城。由于无人管理,这里成了天然的“免费停车场”,上班日大约有三四百辆车会在这里停靠,偶尔会发生因停车不当导致车辆卡在里面出不来的情况。
记者在这个“停车场”看到,这里不仅有京牌车辆,也有挂着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牌照的车辆。而靠私家车接驳至地铁站的方式并不罕见,6号线的黄渠站附近,日前更是被媒体报道了停车乱象。报道称,约400米的路段内停放了约300多辆车,而大部分车主有可能是从燕郊一带开车来坐地铁的上班族。
此外,毗邻地铁站的非机动车停放处也较受欢迎。治安管理人员说,工作日能停上百辆左右。当被问及通勤者的生活状况时,他想了很久,说道:“他们走路都快快的”。
北京超半数人住在五环外
——“环行使者”群体日益壮大
4月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获审通过。据报道,不远的将来,京津冀有望形成一小时都市生活圈。同时,北京地铁确定直通河北燕郊、固安、涿州。
其中,记者此次探访的6号线将延伸至河北燕郊。有专家分析认为,地铁线向外延伸并不意味着“一线直达”,可能会采取如城际换乘城市轨道等不同的联通方式。
统计显示,河北三河市燕郊60万常住人口中有30万人在北京工作。延长计划一旦落实,北京地铁6号线也将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北京的“环形世界”也将继续壮大。
5月份,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据称,2014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环路人口分布呈圈层向外拓展,即由二、三环内向四环外聚集。其中,五环以外常住人口1098万人,占全市的51.1%。此外,常住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在环路分布情况基本一致,且向外拓展聚集的特点更加突出。其中,五环以外聚集了422.5万的常住外来人口,占全市的51.6%。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对中新网记者分析,北京五环以外本身面积就大,加之这块区域中未必所有人都在市中心上班,所以这样的人口分布有一定的合理性。看待这一数据时,五环外的企业数、行政机构数的占比等也应纳入考虑。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东指出,城市规划今后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应尽可能做到区域内的居住平衡,即在区域内的工作岗位和其所带来的居住量的相对均衡。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城市规划师张高攀则表示,人们之所以争抢着到北京上班,就是因为目前北京的功能过多。而集聚不如疏解,通过把北京的功能逐步向外疏解,以一种良性循环的方式,让外围的城市互动起来,引导产业、人口、医疗服务等配套设施向外走。而这就要靠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日前,媒体报道称,被称为“北京七环”的北京大外环高速将在今年开工建设。这条通道长约940公里,九成路段在河北境内。随着公路、铁路网的不断完善,届时将有更多的“血液”喷涌至北京这颗巨大的“心脏”。
“啊,五环,你比四环多一环;啊,五环,你比六环少一环。”这句相声段子似乎带着某种乐观和调侃。而在未来,料将有更多的人绕环或穿环前行,成为穿梭在北京各大环路之间的“环行使者”。(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