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高伟:对美债危机的几点认识及中国的对策

发稿时间:2011-11-07 00:00:00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高伟

  今年8月5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失去AAA评级,市场信心遭受重创,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主要股指暴跌暴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原油价格下挫10%以上,黄金现货价格达到每盎司1800多美元,一时间全球金融市场弥漫着严重的恐慌情绪。美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不是突发事件,是美国经济内在“痼疾”长期积累的结果,美两党纷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看似很热闹,其实深层次原因很多,主要有:

  寅吃卯粮,美国国债规模不断积累。美国的经济政策在不同时期虽有所调整,但主流是奉行凯恩斯主义,其主要特点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形势差时,政府大量发行国债,增加政府开支刺激经济增长,这必然增加政府赤字,经济形势好时政府又难以及时收缩开支,其结果必然是国债规模越积越高。尤其是“9Ⅸ11”之后,在小布什执政期间,美国打着“反恐”旗号,发动了针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两场战争,军费开支急剧增加,使美政府财政赤字飙升。如此大规模举债,爆发美债危机是迟早的事,标普下调美主权信用等级不过是根“导火索”。

  美国滥用美元霸权的必然结果。今天的债就是明天的税,政府偿还债务的合法手段就是收税,而一旦税收无法满足偿还要求,就不得不求助于货币发行。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美国开始滥用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不负责任地乱发钞票。尤其是美国推行的一轮轮量化宽松政策,其实就是使美国国债货币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征收铸币税。

  美国债持有者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到2010年底,在14万亿美元美国国债中,国际投资者持有的比例高达31.6%,美联储和各级政府持有的比例达40.3%。这些数据意味着,在14万亿美元国债中,超过三成由外国投资者持有。在美国国内,美国国债的持有者以机构为主,约占90%,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退休基金、共同基金、银行、保险公司、中央银行以及主权基金等,个人持有量仅占10%,也就说普通老百姓持有的并不多。所以,一旦美国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受冲击最大的是国际而不是美国国内。所以现在就有人指出,不能排除美国政府和评级机构“唱双簧”的嫌疑。

  标普下调美评级后,美国总统府和财政部都出来回应,称标普犯了严重的错误,其评级结果缺乏可信度。指责是指责了,但我们并没有看到美国政府采取什么处罚措施,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看到美国受到多大损失。

  第一,美元贬值反而有利于美国出口。奥巴马总统为促进国内就业,竭力推出他的“出口倍增计划”。在美国内经济结构难有较大调整的情况下,美元贬值是美需要的。试想,除了让美元贬值,美国还有什么更简单的办法能刺激出口?

  第二,美国长期融资成本并未增加。标普下调美国政府信用评级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调转矛头开始对欧债诸国大打出手,引发下调欧洲政府信用评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打压欧元区经济,让欧元也随之贬值,从而逼迫国际避险资金不得不掉头大规模回流美国,致使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升反降,压低了美国企业长期融资成本,不仅对美国企业有利,还巩固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老大地位。

  第三,让美债持有者左右为难。美债持有者如果大量抛售美国国债,美债会下跌,未抛售的美债损失更多。抛售美元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出售美债后的美元,如果找不到高收益的国际投资,直接持有美元不仅因美元贬值受到损失,而且失去了持有美债时的利息。不抛售美国国债,美国政府就多印美元来还债,以货币还债务,持有的美国债务仍然会被“稀释”。对债权国而言,不论减持还是继续持有美债,都是受损者。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3%,其爆发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是巨大的,大大延缓了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与2007年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高级金融衍生品不同,国债是传统金融工具,虽然简单但解决起来却很棘手,可以预见,美债规模(包括欧债、日债)在三五年之内难有较大幅度降低。受债务问题拖累,世界经济陷入温和的“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中美经济联系紧密且复杂,美国爆发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冲击是很明显的,单单从经济上看就有很多,比如:

  我国持有的巨额外汇储备购买力下降。中国是美国第一大债权国,美元对欧元、英镑、日元等其他币种的走弱,相对降低了中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另外,国际上的大宗商品等都是以美元计价的,美元贬值使大宗商品涨价,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实际购买力的下降。近期黄金虽然大幅升值,但与美欧等国相比,我国黄金储备太少,黄金升值我们没获得多少好处。总体而言,我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绝对下降了。

  加大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加我国宏观调控难度。美长期信用等级下调后,美联储推出价值4000亿美元“卖短买长”的扭曲操作,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短期利率极低,与人民币利差较大。再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国际热钱加速流入中国,外汇占款急剧增加,进一步增加货币供给,增加通胀压力。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大大压缩了货币政策的施展空间。有人甚至指出,美联储快要成为中国的“第二央行”了。

  增加中国向美欧出口难度,抑制实体经济增长。美元走软,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中国对美国出口将更加困难。欧元区国家实施紧缩财政政策,对中国进口需求下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011年全球贸易预警组织发布报告称,近半年多来,全球范围内已有194项保护主义措施被执行。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更是此起彼伏。中国正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短期难有改观,外部经济环境收紧使出口受阻,加大实现“十二五”规划的难度。

  美债危机引发国际经济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冲击是明显的,不能小觑。我们要密切跟踪形势,深入研判,尽一切可能全力维护我利益。具体建议是:

  立足国内,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重中之重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尽快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安全网。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进一步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个税起征点,大幅度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全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敦促美国尊重中国经济利益,维护我国美元资产安全。利用各种场合,反复表达中国对美债安全问题的关切,在G20框架内讨论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主权债务问题。推动美国在放松对华科技出口管制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支持我国企业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收购需要的美国资产,增加中美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领域的合作。

  切实推进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在保证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基础上,逐步用多余的外汇储备进口需要的石油等大宗商品,鼓励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分散石油投资风险。进口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稀缺资源、重大技术和设备,引进高端技术人才,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择机增持黄金储备。

  推进我国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逐步降低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增加汇率弹性,让人民币汇率更多由市场供求决定。研究人民币盯住SDR的可行性和操作方案,减少压人民币升值的接口。努力将“藏汇于民”、“藏汇于企”落到实处,进一步放松民间外汇资金用途的管制。

  稳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完善和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鼓励使用人民币开支境外投资。培育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扩大在香港、上海等金融市场发行人民币计价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债券的品种和规模,合理配置债券期限结构。加强对国际热钱的监控,研究和实施“托宾税”,防止热钱大进大出。控制人民币区域化的节奏、次序和内容,规划好国际化的“路线图”。

  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促进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货币合作,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发展中国家应联合起来,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游戏规则的制定,建立国际货币新体系的监督约束机制,并大幅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的话语权。探索各主权国家共同参照的货币发行原则,要求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维持币值稳定,努力在主要储备货币之间形成相对固定的汇率机制。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