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中国高税负与否、是否让人痛苦,福布斯与人民日报的争论很有意思。
福布斯说,根据他们统计的税负痛苦指数,中国要排到全球第二,也就是说,税负给中国人带来的痛苦在全世界要排在第二名。显然,福布斯的重点是比较各国税负带来的痛苦,而推理的逻辑是将各国通行的几类税种的最高边际税率加总并加以比较。
人民日报则声明,更准确的应该看宏观税负占GDP水平,并给出了大中小三种统计口径下的中国宏观税负,又以两种国际统计宏观税负的标准,即OECD与IMF的统计标准,加以衡量比较以证明中国的负担其实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
比较这场热闹争论的这两种说法:福布斯紧扣税负痛苦重点,但立论确实不够扎实;人民日报貌似扎实,其实在避重就轻。
我们关注这场争论,最关键当然首先是税负带来的痛苦,然后才是税负高低比较。人们是因为痛苦而抱怨税负高而非相反,因为高税负其实未必就会让人痛苦。正如人民日报所举例的,有些北欧国家,宏观税负达到50%,但由于高福利,民众对高税负并没有太多意见。
换言之,如果一国政府从民众身上收走的税能扎扎实实的用回到民众身上,那即使收的税再高,民众也未必会有意见或痛苦,反之,如果一国政府只将税收的一小部分用于民众福利,那么就算宏观税负占GDP的比例很低,比大多数其他国家都低,民众也会不满意或痛苦。
所以,严格说,要表达税负带来的痛苦,不需要与其他国家做税负水平的比较,只要将本国税收与本国民众福利相比较即可。我们可以这么问:政府从老百姓身上每拿走100元,其中有多少用在提高民众福利上?
这才是最应该搞清楚的数字。可惜,以目前财政信息公开水平,这个数字是一个谜。当然根据一些有限的信息,我们还是可以大致测算。我在《南方周末》的专栏文章里以2010年为例做过粗略推算,结果是:2010年中国政府“取之于民”的总收入18.9668万亿,真正用于提高民众福祉的“用之于民”的政府总支出约为5.94万亿,比例是31.35%,也就是说,政府每拿走100元,只有31.35元用于民众。
正是这样的“税负-福利”水准,才是中国人对税负痛苦的真实感受,才是为什么当福布斯说中国人的税负痛苦全球第二时我们会产生共鸣的社会背景。从这种税负痛感出发考虑中国税负高低与否,根本无需与其他国家比较宏观税负占GDP的水平,如果非要做国际比较,也只需要了解一点,即其他国家每100元税收中有几块用在民众福利上;人民日报的专家又何苦说那么多关于宏观税负的专业统计口径?
按照媒体报道,2007年,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政府支出中福利性支出的比例都超过了一半,丹麦等北欧国家更是超过了70%,与中国的30%左右水准相比,哪怕这些国家的宏观税负再高一点,恐怕老百姓的怨言也会比中国小不少吧!
更何况,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准其实并不比他们低。我们的专家已经把中国政府取之于民的全部收入用各种眼花缭乱的专业方法弄得复杂无比。我们政府的收入既有税收,又有纳入国家预算需全国人大批准的非税收入,还有不纳入预算体系不需要全国人大批准的各种非税收入,更有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等“制度外收入”。这么多种类,又加上国际上的多种统计方法,在这种复杂性下,人民日报的专家的确是敢下结论说中国税负低——谁知道他们把哪些收入算进来又把哪些收入略掉了?
不过,我倒也有一个算法,把所有政府从老百姓身上拿走的收入——不管被专家称为税收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或者非税收入、制度外收入——统统放在一起,以2010年为例,中国政府“取之于民”的真正总收入就成了:18.9668万亿,这要占到2010年39.79万亿GDP的47.657%。朋友们,这个“宏观税负”比例全世界有几个国家能超过?
毫无疑问,高税负、低福利,正是我们今天的现状。我们国民的税负痛感既鲜明又尖锐。高税负带来的不仅仅是负担,还有所伴随的对自由的剥夺。所以如秦晖所言,中国既低自由又低福利。还能再糟吗?
可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既然政府拿走了这么多收入,那就必须提供对等的福利。如果提供不了,就必须降低从民众身上拿走的收入,就必须放权给社会自由。还有比这更简单的道理吗?
(作者系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