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国离工业强国有多远?

发稿时间:2012-06-28 00:00:00
来源:光明日报

  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行了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阐述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意义,对落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就中国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本报记者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解析。

  2010年中国制造业以1.995万亿美元的产值,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占到19.8%,超过美国的19.4%,首次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这是自1885年美国制造业产值超越英国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又一次重大变化。

  然而,大而不强,依然是中国工业的一大显著特征。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表示,尽管我国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出口贸易总额名列全球前茅,但国内有效专利仍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为主,发明专利数量占比仅为13.8%;多数出口产品是贴牌生产,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

  工业大而不强,症结何在?

  我国出口一支圆珠笔的价格大约是0.5元到1元人民币,但是在美国超市就可卖到1美元(相当于6.3元人民币)以上。而中国企业获得的1元钱中,进口的笔头、笔芯、技术和设备占了大头,再加上劳动力成本,剩余的利润仅为2分钱到5分钱。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指出,中国圆珠笔的产量占了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但是,圆珠笔的“空心化”现象非常严重,使得笔珠、笔芯和墨水等主要部件都不得不依靠国外进口,或者相关制造设备要依靠进口。对于此种现象,他忧心忡忡:“依靠低附加值产品赚取的极低利润,如何进行创新和扩大生产?如何支付越来越高的工资,应对不断上涨的成本?”

  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3月发布的数据,中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220种--

  在重工业领域,中国粗钢、煤、水泥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在轻工业领域,我国的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等1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中国虽然是工业大国,但是距离工业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远未攀上世界工业的高山之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说,中国大多数产业特别是核心技术实力仍将长期屈居工业强国之后。

  金碚表示,从产业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态势来看,中国几乎所有的主要产业,甚至包括纺织服装业这样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都仍然处于大体完成了生产能力和设备技能的国际转移阶段,还远未完成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的国际转移过程。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症结所在。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工信部部长苗圩对记者说。

  走向工业强国,路径何在?

  2011年,在与美国知名企业的晚餐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曾询问尚未辞世的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苹果公司2011年出售了7000万部iPhone、3000万台iPad和5900万件其他产品,这些产品绝大部分都在中国制造,为什么不能在美国生产?要想在美国制造iPhone都需要什么?

  尽管苹果手机的生产并未因为奥巴马的询问而回归美国本土,但是,实施“再工业化”,是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向实体经济回归,重塑在制造业领域优势的重要战略。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苗圩表示,实现工业强国,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

  “现阶段,如果不在制造业的提高上长期努力,中国就不可能成为工业强国,甚至难以保持目前产业发展的竞争力。”金碚说,工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产业载体,没有发达的工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即使成功也只能是源头溪流,成不了产业发展的滔滔江河。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表示,世界仍处在大动荡、大调整时期,国际持久和平的环境也未到来,中国的核心利益、对外友好合作与经贸往来,都要依赖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提供安全手段和实力保障。当今世界,实力仍是基本手段,这是现实政治博弈决定了的,是任何空话都取代不了的战略选择。

  全球正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经济转型的新时期,围绕科技与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表示,金融危机之后,促进实业回归和重振制造业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举措。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表示,美国实施制造业回归,的确会对我国制造业高端化升级形成冲击。如果应对不当、贻误时机,我国在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

  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发展还面临一些体制机制障碍,比如政府对生产要素配置及价格干预较多,产业开放程度还需提高,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实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最根本的是要在制度环境建设上下功夫。”苗圩表示,因此,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是当前促进工业发展新的重大课题。

  苗圩强调,必须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部署,积极推动加强促进工业发展的制度框架设计。加强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等问题研究,及时研究解决事关工业发展全局的有关重大问题。

  同时,要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贸易、投资、土地、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不断改善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向工业经济。

  工业转型升级,如何突破?

  “神华的煤制油产品洁净标准远超石油炼制的油品。”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舒歌平对记者说,煤制油技术是神华面向未来的创新型技术的典型代表。截至2011年底,集团共组织进行了12次投煤生产,生产主要油品123.50万吨。

  投产成功之时,工信部发来贺电称:“煤直接液化工业化装置开车圆满成功,使我国煤制油技术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百万吨级直接液化工程关键技术的国家……”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今年初发表了题为《为什么说现在是轮到中国担心制造业了》的文章,提出未来20年美国将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电子制造业这三种技术,重塑制造业的竞争面貌,在制造业领域“打败中国”。

  陈锦华表示,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是发达经济体选择挑战的主要对象,他们不仅在高端领域抢占优势地位,还要在中端领域夺回被新兴经济体占据的市场份额。这是一种世界大趋势,是中国制造业必须认真对待的挑战。

  “中国经济应在发达的东部地区和内地有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领域的先进制造业,中国迫切需要这样的战略选择和战略分工。”陈锦华强调。

  未来10到15年,是我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关键时期。我们该如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强国进程?“要根据工业转型升级总体要求,围绕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瞄准重点领域和方向,集中力量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苗圩说。

  要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依托科技重大专项,力争在高端装备、信息网络、系统软件、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金碚说,必须指明的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是一个压缩式过程,把西方国家两三百年的工业化过程压缩在30年中,其素质和质量肯定不高,因此,转型升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做到更节能、更环保、更精致、更惠民,中国工业将大大上一个台阶。”

  工业转型升级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要立足现有企业和产业基础,加强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质量品牌建设,提高工业制造基础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品牌创建能力、产业集中度,加快推动产业价值链从低端向高端跃升,建立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