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实体经济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出的强有力信号。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下,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发展实体经济呢?
从近期中央高层的表态中似乎可以找到答案。12月18日至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省就当前经济运行进行调研时指出,支持实体经济,银行要拿出更加具体的措施;很多企业存在贷款成本过高的情况,银行要切实解决不合理收费和附加贷款条件等问题。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5日出席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时表示,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并把增投资与扩消费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我国经济的内生和自主增长基础,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众所周知,“稳增长、扩内需、控物价”是当前我国宏观政策目标。因此,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道路来实现这一目标自然是必须回答的问题。通观中外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
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联度来说,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核心内容,资金运行是实体经济运行的润滑剂,实体经济增长则是稳增长的突破点。我国经济今后能否稳步增长,关键点就在于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等能否持续增长。而发展实体经济和扩大内需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其内在逻辑是实体经济的发展要与内需扩张达成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
正因如此,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还在于从根本上调整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或虚拟经济的关系。这也将是国内未来经济政策的核心。如会议公告所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在目前全球经济复杂形势下,加速发展我国金融市场是必然趋势,但金融市场的发展只是为实体经济而服务。从过去十年的历程来看,金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匹配。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02年,银行信贷增长的速度年均为1万亿元左右,到当前信贷增长速度则达到年均近8万亿元,后者是前者的8倍,但2010年GDP增长不及2002年的4倍。这个数据在一定程度表明中国货币总量与实体经济总量出现背离,货币依赖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