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零增长”意味着什么?
——汽车带领钢铁双双步入产能严重过剩
(为贵州省贵阳市汽车“限车令”叫好!)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1年上半年,我国汽车生产915.60万辆,同比增长由去年的49%滑落到2%,同比增幅下降46个百分点;汽车销售932.52万辆,同比增长由去年的48%滑落到3%,同比增幅下降了45个百分点。换而言之,中国汽车业开始步入“零增长”态势。
2011年7月,汽车产销130.61万辆和127.53万辆,环比下降6.96%和11.19%,同比增长1.26%和2.18%。然而,相反的情形是,进口汽车在中国的销售却异常火爆、抢眼,例如,2011年1——7月份,奥迪整车进口累计销售同比增长达70%。很显然,这一结果是国产汽车厂家与贴牌生产厂家不愿看到的!
2009——2010年是中国汽车产业“大跃进”、最疯狂的两年。这两年可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汽车产能步入饱和与过剩的“大拐点”。2008年底,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我国汽车工业受到影响,汽车销量年增长不足5%。为了调结构、保增长,2009年我国实施了为期三年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配套推出了鼓励汽车消费的补贴政策,例如,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补贴等。在政策刺激下,我国汽车呈现高增长态势。2009年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达46%以上,2010年增速达32%。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千万辆大关,分别达到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与消费国。这表明中国汽车在“飞”,而不是跑!
2010年,中国汽车行业继续产销两旺,产量为1826.47万辆,同比增长32.44%;销量为1806万辆,同比增长32.37%。中国更加牢牢地把持住了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的宝座,无人能敌!
汽车“大跃进”的后果,当然不是“三年自然灾害”,结果可能更糟糕。一个发展中国家竟然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产销国,高速、高铁和地铁“加速度”,怎么也赶不上汽车产能的扩张速度!汽车拥堵、大气污染成为城市的灾难。
目前,我国已有11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即便经济落后的小城市——贵阳市的汽车保有量也突破了60万辆。7月11日,重视环保与民生的贵州省贵阳市政府,做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决定,发布《贵阳市小客车号牌管理暂行规定》,从7月12日起,对可在市区一环以内(含一环)行驶的新上牌小客车(9座以下载客汽车)指标进行限制,每月新增3000辆,以摇号的方式获取。
结果,贵州省贵阳市的这一“限车令”,很快遭遇了汽车厂商及其代言人的强烈不满与坚决抗议。他们万分担心:贵阳“限车令”是否会引来全国大城市纷纷效仿?“限购令”与“限车令”是否会影响汽车产业扩张?更重要的是否会影响GDP高增长?当然,还有钢铁产业“大跃进”?在此,笔者为贵阳市的“限车令”大声叫好!为贵阳的广大普通市民叫好!
有人说,房地产不景气、遭打压,再加上汽车产能扩张受阻,我们作为世界钢铁产销大国地位如何保障?我们的GDP高增长如何持久?钢铁企业如何盈利?关注:中国钢铁产量是世界前十大产钢国的总和!
汽车业吃钢、钢铁业吃矿、矿吃中国人。其实,汽车产业与钢铁产业都是直接或间接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型”产业,它们是重化工业的代表和典范,当然,更是GDP与地方税收的最大贡献者。
不计港澳台地区,中国大陆共有31个省份,其中,只有西藏和宁夏两省没有钢铁产业,其余29个省份均有钢铁产业;与此同时,中国只有西藏、宁夏、青海三个省份没有汽车产业,其余28个省份均有汽车产业。这就是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中的一句“你有、我有,大家全都有”,这就是省域经济同质同构的大中国。这是一种低水平重复建设与破坏性竞争,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汽车总是为外国人“贴牌”生产的根本原因。反省吧,中国汽车业!并购吧,中国汽车业。粗放式、外延型、数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只有转型升级,才是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