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国有林场面临改革 将涌十万富余职工

发稿时间:2015-03-20 00:00:00
来源:财新网

      “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功能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支持政策不健全,林场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近日,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总站长杨超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正是上述原因,导致了多年来国有林场职工收入和保障水平偏低的困境。
 
  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近日印发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以下分别简称《方案》和《意见》)中提出,要对国有林场进行转企改制,剥离国有林场的各类社会职能,将林场所办的学校、医院等移交属地管理。
 
  同时,政府还将探索建立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并在“保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林场职工发展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有效盘活森林资源。至于若利用国有林场开展森林旅游等活动的,则应与国有林场明确收益分配方式;若经批准占用国有林场林地的,则应足额支付林地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植被恢复费和职工社会保障等费用。
 
  10万富余职工前路何往
 
  目前,中国共有国有林场4855个、职工75万人,其中在职职工有48万人。目前,政府已明确了将在全国境内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政策方向,并循“区分不同情况有序停止”的方式,由省级政府对落实此一目标负起全责。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月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测算,在国有林区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将会产生约10万名的富余职工。
 
  对此,《意见》明确,将通过开发森林旅游、特色养殖种植、境外采伐、林产品加工、对外合作等方式,创造就业岗位。王月华还称,对于在国有林区中从事特殊工种的林业职工,只要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在职工本人意愿的基础上,可办理提前退休”。
 
  为健全国有林场改革后的职工转移问题,《方案》还提出,要按“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安置富余职工,不采取强制性买断方式,不搞一次性下岗分流。主要的安置途径则包括:一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从事森林管护抚育;二是由林场提供林业特色产业等工作岗位,逐步过渡到退休;三是加强对富余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部分职工转岗就业。
 
  同时,政府还对林场人员做出了一系列承诺,具体包括:将全部富余职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范畴;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林场职工及其家人纳入当地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落实国有林场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政策;允许国有林场利用自有土地,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并办理土地供应和登记手续。
 
  “政事分开”与“事企分开”并进
 
  在这一轮的改革中,《方案》还明确了国有林场的主要功能定位,是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原为事业单位的国有林场,若是主要以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等生态公益服务为职责的,则继续按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管理,并从严控制事业编制。若是基本不承担保护、培育森林资源,且主要从事市场化经营的国有林场,则要推进转企改制;至于暂不具备转企改制条件的,则要剥离企业经营性业务。
 
  “政事分开”,则是此轮改革的另一重点。《方案》要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减少对国有林场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落实国有林场的法人自主权。对于同一行政区域内,规模过小、分布零散的林场,则整合为较大林场。《方案》还鼓励优强林业企业参与兼并重组,通过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提高企业性质国有林场的运营效率。
 
  而在“事企分开”层面,《方案》则要求国有林场要实行市场化运作,对于商品林采伐、林业特色产业和森林旅游等暂时不能分开的经营活动,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且还要加快分离各类国有林场的社会职能,逐步将林场所办的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移交属地管理,并探索林场办医疗机构的转型或改制。逐步理顺国有林场与代管乡镇、村的关系。
 
  此外,《方案》也要求,要完善“以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国有林场公益林的日常管护工作,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面向社会购买服务。。至于属于企业性质的国有林场,其经营范围内划分为公益林的部分,则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公益林核定的等级,分别安排管护资金。
 
  《方案》还强调,为保持国有林场林地范围和用途的长期稳定,严禁林地转为非林地。并要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的考核。考核的结果,将作为评价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并将对国有林场的场长,实行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离任审计。
 
  此轮改革,将由中央财政安排国有林场的改革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解决国有林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和分离林场所办社会职能之所需。省级财政则要安排资金,统筹解决国有林场改革的成本问题,省级政府则对国有林场的改革结果负总责。█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