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铜仁碧江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德州推进中小企业规范化改

发稿时间:2016-09-19 11:01:55
来源:gaige183 地方全面深化改革

2016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在黄金时段用15分25秒以“守住好山水  过上好日子”为题,深度报道碧江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助农增收致富所取得的硕果。
 
报道指出,近年来,碧江区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战略部署,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创造性地执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政策,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大潮中,碧江区立足自身资源实际和良好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确权、评估、土地流转、产权融资、风险金担保“五机制”,创新推出确“四权”(明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产权、林权)、活“三资”(激活农村资源、资产、资本)、享“三金”(农民流转土地收租金、入股企社享利金、进园打工领薪金)“433”模式,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为建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打下坚实基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助农增收致富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激活“沉睡资源”。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还权赋能”为核心,通过明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产权及林权,改变农村资源因无“身份证”不能进入交易市场的问题,农村“死资源”变成可流通、可转让、可交易的活资产,激活农村沉睡资源。目前,共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33660本、林权证21796本、宅基地使用权证27158本、房屋产权证13665本;完成山塘小型水库产权制度改革摸底调查715处,明晰了75处山塘水库产权权属,颁证164本。
 
二是实现“绿满碧江”。以林权制度改革为抓手,积极推行“先造后补”造林模式,对造林主体实施“包苗、包栽、包活、包管、包成林”责任制。目前,全区森林面积达59989.5公顷,森林蓄积量达217.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9.3%,城区绿化面积达到131.43公顷,绿化覆盖798.9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7.47%,人均公共绿地6.9平方米,实现“绿满碧江”。2014年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15年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三是构建交易平台。搭建区、乡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为需要流转土地、林地的农户进行登记备案,同时为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提供交易信息、法律咨询、技术指导“一站式”服务。目前,集体林地流转7.05万亩,土地流转7.5万余亩,产权融资撬动社会发展资金20亿元,逐步走上了一条林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出效益的“三资转换”发展新路,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四是助农增收致富。在四权“确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对企业和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打造了“土地流转收租金,入股企社享利金,进园打工领薪金”的“三金”增收新引擎,有效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目前,全区实现林业企业达8家,建成苗圃小镇1个,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或家庭林场42家,建成农业园区12个、农业龙头企业82家;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组织4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54个,引导农民积极参股入股,注册资金9.13亿元,发展农民变股东人数12642人;解决农民就地就业10000余人次,农民入园打工领薪金超过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339元增加到9410元。
 
此前,碧江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做法经验被中央主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并得到了省、市、区主要领导的多次肯定性批示。2014年1月3日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7日央视《新闻联播》、2015年10月30日央视《朝闻天下》均对碧江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做法和经验作了报道。(来源:微信公众号 贵州政研)
 
强化机制创新  提升服务水平
 
德州市全面推进中小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
 
德州市围绕影响企业发展最基础、最关键的问题,创新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通过采取集中培训、政策推进、融资倒逼、服务促进等方式,全面推进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
 
一、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抓好职责落实
 
把推动中小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作为工作重心和首要任务,不断强化领导,科学筹划,切实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职责任务落实到位。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先后印发《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作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发改、经信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政府推进股改、部门帮助股改、企业争相股改”的良好局面。二是实施梯次推进。对股改工作按照年度计划和总体目标实施梯次推进。优先选择有上市及新三板挂牌意向的企业进入股改后备企业库。股改后备企业保持在100家以上,每个县市区的后备企业数量均不低于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数10%。三是加强技术指导。编写《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作指南》、《企业上市指南》和投资、保荐机构《简介》。组建改制专家团深入企业一对一服务,进行具体策划,做好技术培训,帮助制定方案,确定推进时间表,并组织拟股改企业与优质中介机构、投资机构开展对接活动,确保改制顺利达标。四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完善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作调度、督导、通报、考核、奖惩等工作制度,加大股改工作在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中的比重,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股改工作顺利开展。
 
二、创新专项培训,提高企业思想认识
 
“企业要发展,关键在老板”。针对企业家的“五怕”问题(股份被稀释、股本占比减少、股改翻老账、改革成本高、失去既得利益),组织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科学选题突出“准”。深入800多家企业调研,结合企业反映的改制需求,科学设置培训专题,确定公司治理、融资模式、“互联网+”等12个培训课题。根据企业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授课内容,组织导师带领资本运营团队,到禹城、乐陵等地企业现场对接。二是集中轮训突出“严”。按照“统一内容、统一师资、统一计划、分期举办”的方式开展集中轮训。严格制定实施方案、县乡党委政府负责人带队制、档案管理制、参训通报制等制度。严格规范讲师筛选程序、会务组织程序、考勤补课程序,严格责任分工,每期培训前召开筹备工作会议,并制定培训工作手册,细化分工,落实到人。三是精选师资突出“实”。邀请北大、清华、浙大等国内著名高校博导、硕导和深圳前海、华为、阿里巴巴等著名讲师前来试讲,经过“网上试听、现场试讲、企业认可”三个环节考察,精选企业认可度高、实战经验丰富的优秀讲师组建讲师备选库,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辅导。2013年以来共举办专题培训活动24场次,培训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主要负责人1.2万人次,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家的整体素质,为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精准对接服务,着力推进企业改制
 
坚持政府引导推动和企业自愿形结合,通过动员发动、政策宣讲典型示范和辅导服务等,引导企业加快改制。一是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一企一策”企业档案。围绕企业最关心、最急需的问题,结合 “政保贷”业务的开展,逐步建立涵盖诚信信息、经营状况等内容的企业档案,对有上市需求、融资需要的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扶,“一对一”帮助企业开展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和管理提升。截止目前,我市已为50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了企业档案。二是建立中小企业专家队伍。吸纳国内外优秀专家、团队和专业化人才建立“德州市中小企业专家库”,目前已纳入各行业、各领域专家23人,通过联谊会、企业沙龙等方式不定期组织入库专家与企业进行对接,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诊断、分类指导,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今年,组织9家管理咨询机构为12家企业开展现场诊断咨询服务。三是推进企业合作创新。在现有“专精特新”、“一企一技术”、“双高”、“三百”企业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专利技术对接等合作创新形式,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专有技术持有人的技术合作,与多家企业探讨技术入股的合作方式,形成技术倒逼机制推动企业实现股份制改造。四是引导企业提档升级。开展企业管理升级工程,建立升级企业数据库,将分配指标落实到各县市区,对重点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和培育提升。目前全市已有1882家企业完成提档升级,为企业公司制改制打下良好基础。
 
四、创新融资方式,提升金融支撑能力
 
以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优化企业融资结构为突破口,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企业与多元资本对接,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进程。一是创新融资方式。组织德州银监分局和金融机构实施“万家中小微企业金融扶持行动计划”,五年内重点扶持1万家中小微企业及其他市场主体融资;创新开展“中小企业政保贷”业务,通过政府增信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信贷支持;与北京冠群驰骋签订一次性授信2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中小企业及高端创业发展基金,为企业提供债股结合的融资模式。二是搭建融资平台。成立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德州挂牌企业孵化基地和运营中心,促进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通过挂牌实现股权转让和被并购。去年以来,多次组织企业赴深圳前海智媒参加股权培训和路演实战,提升企业直接融资能力,有效对接资本市场。三是对接并购资源。鼓励中小企业与央企、强企、上市公司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对接,通过推进企业参与企业间的并购与被并购,拉长产业链条,融入知名产业集群,实现企业间股权合作。四是拓宽融资渠道。与农业部中农科产业发展基金、深创投基金等机构积极对接,利用市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吸引外地基金公司来德设立基金,投向发展潜力大的规范化公司制企业,为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及企业并购开辟更加广泛的融资渠道。注册成立中农德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初期基金规模5亿元,助力农业科技领域高速成长。
 
全面推进中小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革,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德州市通过公司制改制,规范治理结构,健全财务管理,使企业进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规范管理的发展轨道,提高了企业科学决策、高效运行和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已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194家,完成股改方案制定企业19家,落实专业策划机构企业2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5家。(来源:山东省委改革办 编辑:文武)
 
榆林市狠抓“三去一降一补”发力供给侧改革
 
今年以来,榆林市紧密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新常态,通过改革的办法来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的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改善供给质量,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和培育新兴产业全面发力供给侧改革。
 
积极主动去产能
 
制定上报了《榆林市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实施方案》,经核准我市生产矿井产能减量4044万吨/年,对手续不全的15处在建矿井责令停工停产。落实违法违规生产建设的煤矿联合惩戒措施,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和节假日公休制度,坚决打击私挖滥采和超层越界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对联合试运转过期未进行环保验收的23处煤矿,对手续齐全超工期建设的12处整合技改煤矿,制定分类处置措施。上半年原煤产量下降3.2%。争取将渭北老矿区建设指标转移到我市,实现现有15处手续不全煤矿获得核准。
 
推进房地产去库存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意见》37条措施,建立了房地产政企联席会议机制,及时帮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打通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融通渠道,放宽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棚户区改造力争做到100%货币化安置。配套出台了《榆林市支持农村居民进城购房的实施办法》《榆林市房地产去库存、优结构实施意见》和《榆林市利用存量商品住房作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市级奖励办法》三个配套支持文件。今年1-5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0%,销售套数3185套、同比增长76%,二手房交易865件。
 
稳妥推进去杠杆
 
实施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现已申报争取置换债券资金54.9亿元(已全部兑付),建立债务风险通报机制和债务违约责任追究机制。落实《榆林市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试行意见》,主动服务帮助辅导,落实奖励措施。推进榆林市中小企业担保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积极化解民间借贷纠纷,累计审结民间借贷案件47851件,标的额180.59亿元。审结金融债券案件12639件,推动化解银行不良贷款27.4亿元,6月末全市不良贷款率比上月末下降0.5个百分点。
 
帮助企业降成本
 
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协调西安铁路局实现包西线铁路运费下调。推进生产领域差别化价格制度,督促电力部门执行符合政策规定的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除尘电价。继续落实电解铝企业用电阶梯电价制度和水泥企业差别电价政策。出台了我市调整榆林电网电力价格的文件,落实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减轻工商业企业用电负担。完成了市县公路客运价格的里程测算、票价重新核定工作。推动我市电力直接交易,累计实现13户次发电企业和112户次用电企业直接交易,交易电量将近50亿千瓦时,累计节省电费近1.5亿元。
 
加快步伐补短板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包西高铁榆林段可研编制,加快推进榆阳机场扩建工程、定边和府谷机场,绥德至延川高速公路下半年将开工。积极协调推进神华甲醇下游等工业项目入统。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了并印发《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启动“精准招商年”工作,部署促转型调结构。着力补齐区域发展短板,启动了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和长城沿线城镇带建设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来源:陕西省榆林市委改革办  编辑:文武)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