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国改革(2012)年会——十八大与中国改革未来走向”

发稿时间:2013-01-07 00:00:00

  2013年1月6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主办的中国改革(2012)年会在京隆重举行。

  主办单位指出,2012年是“十二五”的第二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

  2012年,举世瞩目的十八大召开。大会将“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总体布局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十八大指出:未来中国“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彻底转变;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未来中国将进入全面改革、创新驱动、结构调整、城乡一体、扩大开放的历史新阶段。

  然而,三十多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经济社会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显,社会各界对贫富差距、腐败、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法治民主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的呼声很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改革要加大步伐,要破除社会转型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尽管在讨论改革过程中看法不尽相同,但是,社会各界形成的共识是:不改革,没有出路。

  如今,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成为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如何在政策层面完善市场体系的建立,创新制度,解放生产力?如何在实践层面逐渐推进市场化进程,使市场在健全环境下发挥作用? 如何在理论层面研究改革的理念和战略,统一思想和认识?如何在传播层面为改革实践鼓与呼,弘扬改革精神?这一系列命题成为这个时代和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作为国家唯一一家专门研究改革、推动改革、宣传改革的国家级权威期刊社,以上问题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关注和着力研究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中国改革(2012)年会主题确定为--“十八大与中国改革未来走向”。

  参与本次年会的嘉宾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汪玉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清华大学教授常修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马克,荣获中国改革(2012年)度县(市、区)的基层改革创新实践单位主要领导,国内主流媒体,以及关心改革的社会各界人士共150余人参加了本次年会。

  大会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主持。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马克代表主办单位致辞。马克指出,2012年是“十二五”的第二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经济运行逐步企稳。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GDP增速稳中有降,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物价总水平也保持基本稳定,社会大局保持了稳定。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

  但是,2012年以来,世界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但复苏步伐明显放缓。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有效解决,一些固有矛盾又有新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既不平衡,又很脆弱。这些消极因素投射到国内,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已明显乏力,中国经济增长在呼唤新的动力和增长点。

  马克认为,城市化的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新“三驾马车”。不同于一般需求拉动意义上的“三驾马车”,新“三驾马车”与改革的深化将始终构成一个互动过程。而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预示着中国改革开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从经济社会到文化政治,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将成为新时期的主旋律。如何在政策层面完善市场体系的建立、创新制度、解放生产力?如何在实践层面逐渐推进市场化进程,使市场在健全环境下发挥作用?如何在理论层面研究改革的理念和战略,统一思想和认识?如何在传播层面为改革实践鼓与呼,弘扬改革精神?这是当前我们必须着力研究的问题,也是本届改革年会在座嘉宾需要深入探讨的大命题。

  围绕年会主题,参会嘉宾作了精彩演讲。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以《新征程谱写改革新篇章》为题进行了讲演。他认为,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30多年的中国改革走过了不寻常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事业已经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推动剂。中华民族的改革精神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并将成为召唤一代又一代改革者的精神动力。

  他指出,前不久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他对我国的改革提出新要求:一、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开创改革新局面,是十八大报告的重大主题。这既是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与冲突也日益凸显。要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停滞没有希望,倒退更无出路,唯有坚持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任务。

  二、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的问题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基层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民间金融机构。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做得很不错,但是对垄断的改革或者对垄断的打破做得还不够,对民营资本的放开做得还不够,玻璃门、弹簧门依然存在,包括现在温州搞的金融改革试点,也不令人满意,没有很好地体现改革的精神。为什么民间资本不可以办银行?为什么只能入股呢?为什么一定要控制呢?

  陈昌智认为,最起码可以允许每一个省建一个民办银行,每个省都有银行管理的机构,有银监局,一个省的银监局监管一个民间的银行,这是完全可行的。这两年实体经济利润都不行,唯有银行的利润最厚。去年,16家上市银行利润占了2500家上市公司总利润的53%。

  三、要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行政审批应大力消减,继续简政放权,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更加广泛充分地健全发展人民民主。

  他指出,新的中央领导班子,近两个月的工作作风和执政方式的转变,锐意进取的精神以及加快改革的动态,深受人民群众拥护。他相信,工作在改革战线上的同志们一定会以此为契机,以新的热情和更为坚定信心,投入到改革事业中去,把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作了《如何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的环境》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出,公有制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是不是平等地使用生产资料、是不是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是不是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这三个问题非常重要,中央和地方应该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来进行探讨。

  高尚全指出,怎样进行改革,需要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第一,要把国有经济的定位确定清楚。他认为党的执政基础不是国有经济,而是三个“民”:民心、民生、民意。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了得民心把民生问题搞上去,为了得民生把民意搞好。民心可得不可失,民意可多不可少,民生可高不可下。

  第二,要打破垄断。打破垄断,应该形成共识。国务院在讨论“2012年改革指导方针”的时候,就提出国有经济应有序退出竞争性领域。

  第三,建立完善公正的司法制度。

  第四是破除各种障碍。我们的改革面临的障碍很多,只有达成共识才能攻坚克难。

  作为主管改革部门的主要领导,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对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作了深刻解读。他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宣言书。

  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一个伟大创造,但关键是市场经济基本运行的一些机制是不是都体现都落实了?过去35年的改革,特别是后20年的改革过程中,按照系统论的要求,按照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体要求,还有哪些重要的领域,还有哪些关键的环节,需要进一步地深化,需要进一步地改革,这是问题的关键。比如,从双轨制过渡到市场价格基本的放开,还有一些重要资源产品的价格,包括要素价格的问题没有解决。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整体推进。要善于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在坚持正确方向,充分论证这个方向之后,敢于打攻坚战,整体推进,力求改革的实际突破。只有做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打破既得利益,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方面取得突破,这才是重要任务。

  改革的整体推进包括哪些内容?或者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过什么关?这需要处理好五个重要领域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城市和农村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扩大内需和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关系。

  三是增强改革的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保障条件。下一步深化改革,一个是靠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勇气决心,第二是有必要建立一个能够统筹体制改革的高层次、有权威的改革协调机制或者工作机制,第三就是真正地下力量来加强改革综合配套的一些设计决策工作,更加重视改革的具体路径的选择。应该把改革的一些任务,按照性质、目标、优先顺序、难易程度,以及环境条件的配套分分队,尽快推出有份量、有影响的综合配套改革措施。

  彭森认为,改革从工作性质和目标上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围绕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推进的,一类是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的,还有一类是围绕怎么保障社会公平公正,怎么保障民生推进的。这些改革的目标是一样的,具体安排的时候要考虑不同的类别。有一些改革是单项的,必须单项推出,但是多数的改革都牵扯到重大利益,都需要顶层设计,整体推进。比如说电煤产品价格改革,2012年年底国务院刚刚推出了电煤价格市场化的规定,这实际上就是电媒市场化的改革。这个改革既涉及产品的价格,同时又涉及电力、铁路垄断部门的改革,还涉及政府职能转换、财税制度的一些调整完善,如果把它很好地整合推进,实际上是一个小联动的改革。

  针对备受社会热议的收入分配改革,彭森指出,收入分配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必须坚持:首先,初次分配怎么解决好,很重要的还是打破垄断,鼓励公平竞争,在初次分配里面体现机制的公平公正,这个也是保证市场经济效率最重要的改革。

  在二次分配的领域,一方面要强调政府主导性作用,同时要推进财政体制、税收体制、社会保障体制这些方面的改革,包括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税收调整的力度、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收入分配改革基本上牵扯到方方面面改革的任务,同时又是社会高度关注的改革,中央也下了一定的决心,呼声很高,抓住收入分配的改革,能够带动方方面面的改革,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同时也能促进转方式、扩内需的各项工作。

  彭森认为,既得利益包括垄断行业并不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阻力,关键是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来推动这项改革,真正设计成为中央直接领导,多部门共同负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大的配套改革,这样可能就能做到事半功倍。这样的改革每年推出一两个,一方面可以彰显中央的决心,也可以协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振奋全国人民群众改革的精神,这是完全符合十八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加快改革开放的精神的。

  彭森最后指出,习总书记在几次谈话中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增强了系统性,才能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和紧迫性,才能真正认识到中国的改革进入到了攻坚期和深水期,所以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大报告起草人之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演讲的主题是--《坚持改革、加快改革、全面改革--党的十八大关于改革的总体部署》。

  杨伟民认为,十八大报告中有三点可以成为重大历史性贡献:第一是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改为指导思想,第二是比较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什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是把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之一。这三个方面都体现了坚持改革的精神。

  杨伟民强调,这三个改革之间的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坚持改革表明了我们的决心、态度,就是要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但是有了态度,有了决心要抓紧行动,所以专门强调我们要加快改革。但是加快改革,改什么?不是改一个,改两个,而是全面改革,所以这三者之间,这六个字之间有一个内在的关系。

  他指出,在十八大报告当中,还有很多关于改革方面的创新点,有一些新的提法,新的思想:

  第一,推动经济更有效,更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现在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按照我们的指导思想搞的这些改革,过去至少没有注意到怎么使我们的经济更可持续,所以在未来体制改革方面,要按照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推进改革。

  第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讲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要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的作用。改革的核心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资源究竟是政府配置,还是市场配置?政府配置多一点,还是市场配置多一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是谁在上谁在下,而是并行的关系。

  第三,改革的方向是更加尊重市场规律。

  第四,是加了一个“更广泛”,不管在程度上还是范围上,我们都没有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这个就意味着今后我们在改革方面要怎么朝着更广范围、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作用。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汪玉凯的演讲主题是《破解利益格局》,他指出,十八大后中国的改革势头比较好,但是改革的难度也不小,所以必须破解当前严重扭曲的利益格局。他认为破解利益格局,仅靠经济改革不能完成,还需要进行政治改革。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利益格局的形成。政治方面的争斗,最终也都与经济利益相关。政治因素在解决经济利益方面的问题,往往更具有主导意义。由于这些原因,中国目前利益格局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上升到政治问题。

  汪玉凯指出,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三大既得利益群体:第一,以官员为代表的权贵利益群体;第二,以官员垄断企业为代表的垄断利益群体;第三以房地产和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资源利益群体。要破解既得利益格局:第一要尽快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高居民消费的比例,提高民生支出;第二要确保政策的公平公正,改革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下决心解决医疗、教育、社保等领域存在的制度上的不公平因素,使之逐渐走向公平公正;第三是要废除特权,弘扬民权,约束公权,保护私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认为,当前在中国推行全面改革并不可行,而应该是一个时期抓一个重点,着重解决一个问题,要在思想解放的基础上进行渐进式改革。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对下一阶段的改革路线图进行了阐释。常修泽认为,中国改革到了今天,应该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现在中央讲的是是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但是还应该补充一个性,就是实质性,老百姓期待的是实质性的改革。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区委书记李南沉与沈阳市于洪区常务副区长戚宇代表中国改革年度评选获奖单位进行了发言。李南沉呼吁,中国的改革要让利益相关人参与,这样才是改革的本质。如果利益相关人被排除在外就不是真改革,改来改去,老百姓感觉不到。

  另外,围绕“基层改革创新实践”主题,本次年会邀请改革县市获奖单位主要领导,地方省市发改委体改处处长,国内权威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