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健全分级诊疗体系,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仪陇县以“一个总医院”模式改革为抓手,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决策部署,聚焦手动转诊时间长、基层医疗水平不高、健康指导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探索“DeepSeek+”基层医疗模式,切实推动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有力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档升级。
	 
	一、打造双向转诊“加速器”,实现转诊流程智能化
	一是快速智能审核,提高转诊效率。自主研发双向转诊系统,依据县域内各医疗机构的病种目录、学科分布、患者症状主诉等情况,智能审核转诊申请,通过后立即向转入(转出)医疗机构双向转诊负责人及患者发送转诊通知,减少人工操作。二是自动同步数据,提高问诊效率。打通医共体内各个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数据,在医生接诊时自动同步患者基本信息与诊疗记录;借助DeepSeek智能化辅助功能,医生仅需录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主要病情,即可自动生成完整病历;取消会诊人工审批,主治医师开具电子会诊医嘱后,系统自动将会诊时间、内容同步到目标院区,将院间会诊转变为院内会诊,会诊患者等待时间从2天缩短至2小时。三是实时共享信息,提高跟踪效率。建立患者信息实时共享机制,系统自动整合患者转诊前检验、就诊等信息,形成转诊电子病历,实时同步最新检查结果,为医生提供最新诊疗信息支撑,辅助做好跟踪接续服务,有效解决就医过程中患者“来回跑、多头跑”等问题。
	仪陇县总医院急诊科主任邓海说:“通过双向转诊系统,实现了基本诊疗信息、检验检查结果互通,病患的就医时间较以前手工模式大大减少了”。今年以来,双向转诊系统已接入该县所有乡镇和县级医疗机构,实现患者上转1998人、下转374人,转诊等待时间缩短70%。
	 
	二、引入AI诊疗“辅助器”,实现诊疗结果精准化
	一是完善一人一档“健康画像”。在四川省卫健委信息中心派驻帮扶团队指导下,引入DeepSeek智能诊疗系统,连通四川省健康档案云平台数据库,整合全省范围内病案、体检、公共卫生档案及随访健康数据,动态归集分析患者就诊记录、体检报告、用药信息、生活方式等数据,形成一人一档全景“健康画像”,帮助医生迅速掌握患者的主要健康问题及潜在风险,为精准干预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建立辅助诊疗工作机制。基于全省大数据和患者症状主诉,智能标注高危因素与既往异常指标,推荐鉴别诊断并提供可信度评估依据,生成包含用药剂量计算、禁忌症提醒在内的个性化治疗建议方案,为医生提供诊疗参考。三是加固医疗质量管控防线。集成病历质控系统、合理用药系统等,接入DeepSeek智能引擎,实时校验核心病历要素,自动识别逻辑矛盾与缺失项,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智能生成药品药物相互作用实时监测、剂量核查、处方完整性评估,及时监测并纠正潜在的用药错误,强化医疗安全风险防控,为预防医疗事故提供技术保障。
	“传统的慢性病管理中,医疗机构的数据难以共享,患者的全程管理对我们来说是个难题。但DeepSeek在基层系统新版门诊医生站和健康档案云平台上线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4月17日,义路镇卫生院一位工作30多年的老医生感慨道。目前,该县已有38家卫生院使用DeepSeek智能诊疗系统。
	 
	三、画好群众健康“谱系图”,实现健康指导定制化
	一是制定“一县一舱”健康计划。建设医疗可视化数据中心,利用DeepSeek整合全县医疗机构数据,设置领导驾驶舱、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版块,实时动态分析和展示县域内业务数据,智能生成区域慢病发病趋势、控制率、医疗资源消耗等分析报告,为实时监管、统筹协调、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定制“一人一策”健康指南。依托四川省健康档案云平台,利用DeepSeek智能诊疗系统,在随访、体检、中医体质辨识等环节,基于患者健康档案、近期随访、近期体检数据,自动识别高危人群并推送预警信息,智能生成包含饮食管理、运动方案、生活方式等在内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三是优化“一档一办”健康服务。开发掌上健康服务APP,以身份证号码建档,自动集成居民在县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的就诊记录、检验检查报告、公卫服务等信息,形成个人健康档案,依据用药疗程、患者主诉等信息,定期向患者推送检查和用药提醒,征求医疗服务满意度并反馈给医疗机构,实现患者后续跟踪回访。截至目前,已归集居民健康档案70.2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