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着力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游仙区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部署要求,聚焦基层医疗短板,以数字化赋能为牵引,探索构建“AI+全域医疗”服务体系,通过智能辅诊系统全域覆盖、健康数据深度应用、影像质控智能把关三大创新,推动基层诊疗能力、健康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实现跨越式升级。
	一、“AI辅助”科学诊疗,推动基层诊疗从“经验依赖”迈向“精准高效”。针对基层医生诊疗能力不足、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游仙区积极争取并落地全省Deepseek基层应用示范项目,建立“症状解析-智能诊断-方案推荐”标准化辅诊流程,依托医学知识图谱和深度学习算法,实时解析患者症状与病史,提供科学诊断建议与用药方案。试点以来,“Deepseek-基层医生助手”调用量占比达85%,单次诊疗时间压缩20分钟左右,日均接诊量提升约30%。同时,在全省率先引进湖南中医药大学研发的中医AI辨证论治系统,深度整合千余部涵盖中医经典典籍、国家标准等专业资料,并融入上百位名中医经典医案,实现“症-证-理-法-方-药”全流程智能引导,中医诊疗效率提高30%,诊断准确率提升35%。2024年12月,游仙区作为四川省唯一代表在全国家庭医生临床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推广应用经验交流会上作交流。
	目前,游仙区已分批次在辖区基层医疗机构完成“AI诊疗系统”接口联调、试点上线等工作,实现辖区12个基层医疗机构、136个村卫生室全量上线,日均应用近5000人次。为保障智能辅助诊疗系统顺畅运行,游仙区组建了6人技术保障专班,实行7×24小时运维响应,累计处置系统异常告警32次,接口稳定率保持99.8%行业领先水平。
	二、“AI赋能”数据应用,推动健康管理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防控”。针对慢病管理低效、健康干预滞后等问题,游仙区构建“标签画像-动态预警-靶向干预”健康管理链条,建立智能公共卫生健康大数据平台,整合57万份居民健康档案,通过AI算法生成个性化健康方案,创新开发儿童疫苗接种提醒、孕产妇高危妊娠标记等功能,并通过微信小程序定向推送慢性病管理建议、老年跌倒风险评估等信息,实现对慢性病管理、预防接种、健康宣教等公共卫生服务的精准化管理。平台建立以来,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提升28%和25%,疫苗接种及时率提升至99%,家庭医生签约满意率达96.53%。
	智能公共卫生健康大数据平台建立后,游仙区组织医疗专家制作“保姆级”教程短视频,深度解读AI技术应用前景,以场景化演示展现系统亮点,播放量突破10万次,不仅使医疗人员了解了平台的使用方法,还将群众对智慧医疗的认知度提升至92%。
	三、“AI把关”影像诊断,推动基层医疗防线从“粗放误判”到“智能质控”。针对影像误诊率高、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游仙区部署北京数坤科技影像AI系统,引入病灶精准识别技术,自动识别肺结节、骨折等10余类病灶,诊断准确率超95%,基层影像检查合格率从78%跃升至98%。同时,建立“拍摄-传输-诊断”全流程质控机制,通过影像质控模型实时审核拍摄体位、辐射剂量等指标,影像返拍率从15%降至3%,患者投诉率下降82%。
	为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游仙区建立了“理论培训+实操演练”双轨培养体系,编制标准化操作手册,搭建全天候在线答疑平台,采取“线上直播教学+线下实操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累计开展12场次专项培训,全覆盖全区基层医疗机构200余人次,解决技术应用问题200余项,实现操作技能全员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