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明确路径。为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凝聚行业共识,2025年10月26日,由北京万博新经济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学习四中全会精神 展望中国资本市场‘十五五’学术研讨会” 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创新、功能升级、生态优化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在主旨发言中提出,“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改革的核心任务是“重构生态链”,推动市场功能从传统融资主导,向“激励创新”与“财富管理”双核心转型,这一变革契合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要求。他进一步阐释了三大改革路径:
一是资产端改革:聚焦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通过优化企业结构、强化科技属性,破解传统资产端风险收益率不足的痛点,打造能吸引全球资本的优质资产池。
二是资金端改革:关键在于破除制度障碍,引导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期机构资金入市,同时发挥中央银行“第五边”的稳定作用,构建央行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机制,持续扩大市场流动性供给。
三是制度端改革:以透明度建设和严监管为核心,一方面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另一方面强化违法违规惩戒力度,推动处罚方式从行政主导转向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并重,实现违法成本与违法收益的精准匹配。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围绕“十五五”资本市场牛市的战略价值与实现条件发表见解,提出五大核心意义:一是成为提振消费的“放大器”,二是担当民间投资的“加速器”,三是搭建产业升级的“连接器”,四是打造居民财富的“蓄水池”,五是筑牢社会保障的“支撑点”。他强调,资本市场长期牛市离不开经济基本面支撑,但不能简单等同于GDP高增长,而应依托“科技×资本” 的乘数效应,与实体经济形成良性互动,在经济转型中实现价值提升。滕泰指出,“十五五”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关键期,在科技革命、政策支持、认知升级与规划引领下,有望走出长牛、慢牛格局,成为经济长期繁荣的重要基石。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就未来五年如何增加股市资金提出四点建议:一要进一步扩大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大机构的股票投资规模;二要增加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股票投资额度,利用其庞大资金体量提升市场资金量;三要引导外资持续进入中国股市;四要恢复 T+0 交易制度,在不新增资金的情况下放大成交量,同时允许散户隔夜止损,更好保护投资者利益。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提出,资本市场是推动创新的主战场。资本市场具有分散风险、共享收益的天然优势,是推动创新的主战场。与工业时代金融面临可预测风险不同,科技时代金融面临的是无形资产为主的高不确定性风险,银行体系难以支持真正的颠覆式创新,而资本市场更适合。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众多业界权威人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万博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姚奎章、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赵锡军、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华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郑小霞、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海冰、大成律师事务所董事局副主席李寿双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为“十五五”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十五五”时期资本市场改革应牢牢锚定服务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命题,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培育长期资本生态,通过制度型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让资本市场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孵化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和财富增长的“共享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金融支撑。(撰稿:肇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