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广元市昭化区以林下茯苓产业为突破口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
发稿时间:2025-09-09 08:40:46
来源:广元市昭化区委改革办
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以创建“天府森林粮库”高质量发展区为引领,围绕茯苓产业“建基地、提品质、创品牌、拓市场”四维发展战略,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有机茯苓种植基地,实现省内茯苓仿野生栽培“零突破”,以一地之力撬动全省年均发展茯苓1万余亩,“昭化茯苓”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有机产品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一是“公益林+”活资源。围绕昭化区40万亩国家二级公益林资源开发利用,科学确定“公益林+林菌”发展方向,将全区17.2万亩的松林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综合茯苓菌丝生长消耗大量松木资源特性,严格实行年开发量8000亩上限管控,适度开展茯苓仿野生化栽培,有效破解公益林既要保护好、又要促农增收难题,实现松林蓄积量年均增长4.5%,2024年产值突破3200万元。采取“三园联动”“四联集聚”发展路径,建成3000亩现代茯苓产业示范园,配套智能监测系统与标准化生产设施,基本形成产业园区“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二是“种一轮三”增效益。创新思路充分挖掘闲置松林资源潜力,探索茯苓“种一轮三”轮作模式,推动“松林+茯苓”立体循环种植,即茯苓种植一年后轮休三年,期间套种天冬、黄精、虎杖等3~5年中短期中药材,确保林地持续增收、林分质量提升,相关经验入选全国林业资源综合利用典型案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建成集菌种繁育、产地初加工、科研为一体的茯苓良种繁育基地,大力开展中科院牵头“5.78”茯苓菌种扩繁、大棚种植茯苓等技术研发,“昭化茯苓”碱溶性多糖、茯苓酸等单项指标全国排名前列。三是“352体系”优品质。借力浙川东西部协作平台,强化与浙江省林科院等发达地区院地合作,开展大棚种植茯苓技术攻关,预计松木转化率可提高至50%以上,申报的“茯苓的非木质化栽培基质和栽培方法”发明专利申请进入实质审查阶段。深化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在全省率先启动并落地实施“昭化茯苓”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完成茯苓菌种(母种)、良种繁育等10项企业标准,同步发布《茯苓林下种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有效填补四川省茯苓产业质量标准空白,茯苓科技小院被设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昭化茯苓产业迈入“园区化+标准化”发展新阶段,为川北地区林下经济创新发展提供高质量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