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鄂尔多斯市擦亮“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稿时间:2025-08-13 15:20:05
来源:鄂尔多斯市委改革办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统筹抓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等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信心不足等问题,大力开展助企行动,始终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全力打造“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切实增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一、聚焦责任落实抓保障,确保营商环境“首位度”。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实行顶格协调、高位调度、集成作战、扁平推进的工作模式。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全覆盖联系服务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工作机制,市级层面确定了69家重点行业重点产业民营企业,28名厅级领导联系服务重点民营企业;旗区层面分别确定旗区重点民营企业,建立领导包联机制,市、旗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兜底联系全市所有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做到服务民营经济“一个都不能少”。在自治区率先成立市经济合作服务中心,作为抓营商环境的政府直属正处级单位,承担政策研究、综合协调、业务指导、调度考核等相关工作,切实强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强化服务保障。在全自治区率先上线运行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营商环境工作任务调度平台”,依托平台进行任务催办、数据统计、问题汇总等,推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落实质量、效率双提升。印发《鄂尔多斯市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鄂尔多斯市万名干部助万企行动方案》等文件,启动全市万名干部助万企行动,市本级首批遴选市直部门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348人,“一对一”联系“四上”企业、农牧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8家,旗区科级以上干部联系助力1090家民营企业,累计开展各类助企活动256次,处理诉求意见354件,满意率为99%,真正落实了“企有所需,政有所应”要求。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对标世界银行评估标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迭代推出营商环境1.0到5.0改革举措,连续发布6版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推出1100余项改革措施。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负面清单》,从清理不平等对待民营企业的地方法规政策、梳理和规范涉企行政审批程序、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等18个方面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明确了措施,在企业诉求反映受理、执法检查方式、募捐费用摊派等9个方面规定了不得干扰企业正常经营,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撑腰鼓劲。
二、聚焦提质增效创品牌,擦亮地方发展“新名片”。聚焦暖城暖企暖民,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发力,全面叫响擦亮“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一是政策“最贴心”。率先在全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立法工作,颁布内蒙古自治区首部《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制定促进新时代“两个健康”30条措施,推出支持产业集群和现代煤化工、氢能、汽车等重点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全方位打造与鄂尔多斯市功能相适应的企业发展生态,深度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比如,杭锦旗创新打造“多评合一、联审联批”新模式,探索推进全市首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企业项目审批压缩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充分展现了“地方好、人厚道、事好办”营商环境新形象。二是办事“最省心”。积极推行“极简”审批、强化“极优”服务,持续拓展“蒙速办·鄂能办”政务服务品牌,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市1.4万项事项纳入“综合一窗”受理,受理率达100%。创建全区首个“无证明城市”试点,311项事项384项证明材料实现“免提交”。比如,乌审旗聚焦做好政务服务“加法”和行政审批“减法”,重点在审批服务、中介服务、兜底服务等7个方面开展为企服务增值化改革,助推助企行动提质增效。三是投资“最安心”。实施金融赋能行动,设立“5个100”新质生产力基金,民营经济活力持续涌动。优化涉企案件办理,推行“一次受理、一窗通办、一次办好”诉讼服务模式和“快速”审执工作模式,平均审理天数缩短12天,首执案件平均用时缩短29天。打造运行全区首家12368诉讼服务热线集约呼叫中心,月平均在线1900小时,热线接通率和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在全区法院前列。四是服务“最暖心”。深化重大项目上门服务、手续集中联审,全区首创“标准地+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模式,重点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压缩至1个月。组建“蓝马甲”专兼职帮代办队伍,2024年为全市269个新建投资项目提供1303项帮办代办服务,促进项目计划投资737亿元。首创“暖商保”个体工商户保险保障政策,在全区率先以财政出资形式引入市场化商业保险机制,为全市个体工商户提供“1+N”保险保障定制服务,惠及22万户个体工商户。比如,伊金霍洛旗推行“7x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可在节假日办理个体工商户变更登记、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登记、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等30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就近办、随时办。五是生活“最舒心”。大力推进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推出“人才新政双30条”“科技新政30条”2.0版,出台《服务暖城“新市民”0477系列措施》,实施与企业家、科学家“握手”行动,建成投用西北地区最大的人才科创中心,在京沪深设立人才飞地,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良好的营商环境已成为企业家来鄂尔多斯市投资兴业安心、放心、有信心的坚强基石。
三、聚焦助企纾困强沟通,激发经营主体“新活力”。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全面实施第三方评估制度,形成全民参与优化营商环境新局面。一是招募体验官“把脉问诊”。向全社会公开招募两批次350名“营商环境体验官”,开展“实景式”“暗访式”“沉浸式”办事服务体验活动,推动营商环境工作在实践中提升、在改进中优化。2024年,举办体验官活动70余场,收集反馈问题237条,办结率100%。二是开展专项行动“助企暖企”。深入实施助企纾困“十大行动”,常态化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暖城·暖企”等活动,加强政策的宣传解读、配套保障和问题解决。累计开展暖企活动1500余次,解决问题1744个,服务企业3500余户,达成订单59万余件、金额约280亿元。三是广泛调研调查“听取民意”。邀请营商环境体验官、满意度测评服务方深入各旗区、经济开发区(园区)开展满意度调研和基层站所满意度调查,推动解决政务服务大厅和政务服务站软硬件设施建设不到位、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348个。四是畅通反馈渠道“全民参与”。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明察暗访,开设全媒体舆论监督栏目《鄂尔多斯聚焦》,在蒙速办APP开设“营商环境举报”通道,在“鄂尔多斯营商环境”微信公众号开设“我对营商环境有话说”专栏,让问题无处可藏。同时,打造暖城12345政务服务“总客服”,推动形成快交办、快核查、快处置、快回访的问题办理机制,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