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宝兴县“车载流动医院”破局服务山区群众“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雅安市宝兴县围绕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创新开展“车载流动医疗服务”改革,推动群众看病、医疗服务、医保报销“一站式”集成服务,成功破解了山区医疗资源覆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让偏远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看病、开药、报账等门诊服务,切实解决边远山区群众看病就医难。截至目前,全县配置7辆流动医疗服务车,已从1.0版迭代发展到3.0版,服务群众超10万人次。
一、搭建“车轮上的诊疗室”,实现“就地诊疗取药”。针对山区因地理阻隔、交通不便,导致群众看病需翻山越岭,医疗资源“进村难”、群众“出村难”矛盾突出,传统村卫生室因人才流失、设备不足,难以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现状。宝兴县通过硬件场景创新,将救护车改装为“车载流动医院”,配备心电图机、便携式B超、医保刷卡器等设备,构建“移动诊疗室”;整合医疗力量,组建由“医生+药剂师+报账员”组成的“微型”医疗组,每月定期进村现场开展诊疗,对小病患者现场诊疗抓药,对大病重病患者及时向县级或市级医院送诊就医,实现现场看病诊疗和取药“一站式”服务。 2018年10月8日,在陇东镇新江村试点首日,流动医院3小时内完成诊疗28人次和18人次的医保结算,效率远超乡(镇)卫生院坐诊,交通成本较以往节省90%。试点以来,全县7个乡(镇)“流动医疗服务车”服务群众1000余场次、20万余人次,减少群众就医交通开支超200万元,基本解决了山区群众“看病车费比药费贵、小病久拖成重症”的问题。
二、建好“医共体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就地报账结算”。针对山区网络覆盖不足,村卫生室无法接入医保系统,群众看病需多次往返乡(镇)报销,垫支压力大等方面问题。宝兴县引入5G无线网络(移动MiFi设备),打通公共卫生服务平台、诊疗系统与医保结算系统,实现挂号、开药、报账“三同步”;针对困难人群,同步启用医疗救助与医保报销,个人自付部分降至12元以下,避免“因路致贫”;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LED屏、宣传栏普及医保政策,在蜂桶寨乡卫生院建立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医保服务提升。蜂桶寨乡民治村李万忠在流动医院完成测血压、开药、报账仅需10分钟,花费51元,个人仅支付12元。试点以来,“车载流动医院”累计实现报账2.5万余人次,医保基金支付16万余元。
三、打造“流动的健康守门人”,实现“精准高效服务”。针对基层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长期服务不到位,资源分散导致效率低下,群众获得感不足的现状。将“车载流动医疗服务”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统筹医疗门诊、医疗康复、家庭保健等医疗项目,在开展医疗服务的同时,将家庭医生签约、慢病管理、健康宣教纳入流动医院服务范畴,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实现“一次下乡、多维覆盖”,彻底变“坐堂医生”为“上门医生”,更加精准服务群众。截至目前,全县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38个,对一般人群签约人数3.3万余人,签约率62.4%,重点人群签约人数1.9万余人,签约率100%。五龙乡团结村7组的一名五保户岳玉伦,与93岁的母亲相依为命,两人均患有高血压,岳玉伦还因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腿部神经压迫,行动极为不便。以前,每次到医院看病都要艰难地步行两个多小时,但自从“车载流动医院”出现后,流动医院每月上门服务,使其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