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民风流变的晴雨表

发稿时间:2016-02-24 00:00:00

   民风指民间的风尚、风化、风气。民风的根源与基础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停滞与倒退。民风展示了历史兴衰的多彩片段,体现了社会风气、社会思潮、社会舆论的变化,在与社会各要素的互动中,推动或阻碍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历史长河中,体现民风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史书、诗歌、文学作品,还有小说等多种形式。国风作为较早的典籍,展示了周朝各地民风,成为研究当时社会的资料来源。国风包括《周南》《召南》等共“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直接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社会舆论,甚至是民心向背。

  《古文观止》汇编了多篇有关民风的文章。其中以《季札观周乐》最为典型。季札出使鲁国,鲁国人为他表演乐舞,知微辨清浊,季札认为乐曲是民心的反映。其中,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以及“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所展示的是汉唐民风的气魄、血性、力量、开放。《世说新语·言语》有一段话,比较了晋魏与秦汉在人的精神气质上的巨大差异:“荀(荀羡)郎中在京口,登北固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若秦、汉之君,必当褰裳濡足。”后代有一个民族的名字以一个王朝为傲,如今即使海外聚居地也有一个族群的名称以一个王朝为荣。

  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可称“义门”。“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号“江南首族”。北宋年间,一个名叫郑琦的老人,其母亲张氏因患风挛疾,手足不能伸,郑绮日候床边,侍奉饮食汤药,三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懈怠。正是这位老人以孝治家的躬行实践,为其后代子孙树立了一个生动的典范。在其自感不久于人世之际,召子孙来到郑家祠堂,并立下遗嘱:“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凭借好学的风尚和孝义的名声,从宋、元到明、清,郑氏一门约有173人为官,尤其是明代,出仕者达47人,官位最高者位居礼部尚书。令人惊叹的是,郑氏子孙中,竟没有一人因贪墨而罢官。作为持家有方的典范,推行教化,和睦风气,历代皇帝对郑氏家族推崇备至,褒奖不断。

  当然,历史中的民风并不总是以正能量示人。班固说:“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杜牧的《泊秦淮》就是这方面的真实写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灯红酒绿,淫歌艳曲,吴逸一《唐诗正声》:“国已亡矣,时靡靡之音深入人心。”商女,是伺候贵族、官僚、豪绅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内忧外患中,最令人痛心的是弥漫在国势日衰中的世风颓废。

  相对于传统,明后期开始的中国社会风气剧烈变化之大几近于离经叛道,被皇帝斥责为“风俗日敝,人心不古,嚣凌成习”。民风则以更加通行的小说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金瓶梅》一书即是其中代表。全书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主线,立体展示了市井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肮脏与丑恶。西门庆一方面凭借经济实力交通权贵,行贿钻营,获取权力;另一方面又依靠获得的权力贪赃枉法,为所欲为,成为集钱、权于一身的地方一霸。《金瓶梅》通过西门庆的社会活动,反映了上自朝廷下至市井,以权钱为荣、沉迷享乐、道德沦丧的世风民风,真实展示了中晚期的明朝走向衰亡的社会历史风貌。

  落日辉煌难掩黯淡前途。英国使团觐见乾隆,乔治·托马斯·斯当东和巴罗作为随行人员全程记录了所见所闻,触目惊心,令人震惊。斯当东记载“弃婴随处可见,道路两旁、河道中央、垃圾堆上,随时都有可能露出一只苍白的小手”。巴罗说:“在京城一地每年就有近9000弃婴……我曾经看见过一个死婴的尸体,身上没有系葫芦,漂流在珠江的船只当中。人们对此熟视无睹。”这不仅是当时社会贫富差距的写照,更是对社会冷漠与麻木的生动体现。帝国辉煌背后的阴影越拉越长,最终淹没了整个大地,堕入无边黑暗深渊。

  进入清末,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朝统治者的昏庸,国家和中华民族更是走入了亡国灭种的境地。谴责小说中尤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代表。全书描写了主人公九死一生奔父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的过程。卷首的自白说,“出来应世的20年间遇见的只有‘蛇虫鼠蚁’、‘豺狼虎豹’、‘魑魅魍魉’”,笔锋触及相当广阔的社会生活面,举凡贪官污吏、讼棍劣绅、奸商钱虏、洋奴买办、江湖术士、洋场才子、娼妓娈童、流氓骗子等,蝇营狗苟,狼奔豕突。秋瑾《致秋誉章书》:“我国世风日下,亲戚尚如此,况友乎?”更是痛心疾首。世风的腐朽与社会的崩溃相互照应,预示着王朝崩溃的不可逆转。

  思难而难不至,忘患而患反生。“天下之事,有视之无关于轻重,而实为安危存亡所寄者,风俗是也。”民风集中体现了社会和公民个人这两个重要层面的内容。我们应重视民风的晴雨表与风向标的作用,以新型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引导民风向好向善发展,促进传统优秀民风的继续传承和创新发展。勇于对负面的、腐朽的风气激浊扬清,敢于亮剑,以善治的智慧,促进民风的不断优化和积极扬弃,则民德归厚焉。■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