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发稿时间:2016-02-04 00:00:00

  社区文化的涵义很广泛,一般是指一定地域内,反映在社会共同体中有关人的行为倾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品位等生存环境要素的文化现象总和。社区文化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通过社区文化建设能够增加归属感及社区的凝聚力,对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治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但邻里之间的交往却越来越少,相对封闭的单元住房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往来,许多人下班之后就被封闭在安全门、防盗窗包围的空间里,邻里之间大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之势。社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情况,在社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展活动和服务业务,为社区居民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机会。通过社区这个纽带,增进了邻里关系的沟通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正是社区得以和谐健康发展的前提。正因如此,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成为了居民之间交流、沟通的一座桥梁,进而成为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便民活动,增加文化、体育、卫生等服务设施的投入,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互动交往的公共关系平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是社会的缩影,邻里文化是社区文化的一种反映。人们因文化而相融,居民之间也因社区文化而建立了平等、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使社区真正成为人们和谐温馨的家园。

  社区文化是居民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以活泼生动、易于为人所接受的文化形式来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和工作压力也很大,在业余时间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减轻了工作负担,从某种意义上说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和情感需要。通过参加社区的一系列文化及体育活动,促进了个体与社会的融合,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

  开展社区文化建设,通过不同的文化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能在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培养居民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美化人们的心灵,增强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群众的归属感,培养居民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行为方式。社区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总会强调特定的文化理念,这就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风气,也有利于解决社区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升居民的文化品位,可以引导人们自觉追求真善美的东西,引导人们追求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理想目标,从而规范和影响社区群众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和归属感,营造一种社区精神,进而促进社区各项建设的顺利开展。

  社区文化是居民精神面貌的生动体现

  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核心是培养一种社区精神,精神也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支柱。“神州六号”、“神州七号”能按预先设计的方案在太空飞行和安全、准确返航,就是因为中国航天人有“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精神。一个社区、一个社会都需要一种民族精神,而社区恰是培育这种民族精神的基地。这所“学校”里所具有的精神,通常是指社区居民在一定历史阶段集体表现出来的主导性总体风貌,社区精神是社区人所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体现居民的思维、观念、心态、道德、风尚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准则的一种集体意识。社区文化建设的开展就是通过文化娱乐的方式,把思想教育和引导、培育社区人“向上向善向美”的情操、现代公民意识作为最终的工作目标。“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共同发展”的文化理念,是新时期培养社区精神的成功实践,坚持这一理念,将有助于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

  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城市化建设和社会体制的改革,使得社区的居民结构发生了两个转变:一是因为生活、工作关系、亲属投靠、购房原因增加了很多外来人口落户社区;二是公职人员退休或者下岗后,长期在社区内活动,成为常驻社区的人。这些人的家庭背景不同,文化教育背景不同,价值观念不一致,风俗习惯不一样,多元文化和多种背景在社区里不断碰撞、融合,但受社会大环境及财政投入的限制,社区文化的发展没能充分融合好这些文化差别所造成的不和谐。加之相对弱化的精神文明运作机制与居民的文化生活现状不相适应,居民整体素质与现代化建设的不相适应,难宣传、难教育、难组织是很多地区社区文化活动中的常见现象。

  目前,普遍存在着对多元的社区文化认识不足的情况。社区文化不仅是广场秧歌和广场舞,而且还是一个综合体,文化的涵义包括传统和现代,包涵精神和物质,囊括本社区的特色文化,又不排斥外来文化。但现实情况是人们对社区文化的理解仅局限于广场文化、歌舞晚会。这种片面的理解和广深的社区文化有一定差距。完整的社区文化应该包括社区精神文明、社区文艺、社区科普、社区教育、社区体育等不同文化形式。正是由于人们对社区文化理解的偏差,导致了社区文化建设的不平衡,不能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对全社区居民的覆盖作用,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和建设处于初级阶段,设施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缺陷,很多社区所有的经济自给能力十分有限,除一般的文艺活动能够做到“有场所、有设备”之外,其他只能用“小、少、陋”三个字来形容。社区发展的主要资源来自政府部门及社区的创收,资金的不足极大制约了社区建设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同时文化活动形式单调,内容单一,社区文化活动绝大部分只能在一般水平上存在,至于高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根本没法实行,无法满足全体群众的需要。

  社区管理的层面存在一些问题,也是目前社区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由于缺少专业人员,虽然有一些公益岗位人员,但专业素质都不高,缺乏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比如图书管理员、棋牌室管理员、歌唱舞蹈教练、体育活动教练,这种局面制约着社区文化建设上档次。另外,一些活动具有很好的创意,可是实际行动中未能经常化、制度化,“一阵风”就过去了,或者即便有开展也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做的“形象工程”,没有坚持,更没有总结提高。对于老人和儿童,社区文化的开展内容也显得单调和陈旧,使得这部分人的文化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在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中,枯燥的社区文化生活同居民日常生活高档化、多样化这一组矛盾成为了社区文化建设的死角。

  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政府应该针对社区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建立社区文化建设基金会。充分运用政策、行政等多种手段,筹集文化建设基本费用,增加财政投入,调动社会力量,上级财政部门支持一点、企业赞助一点、群众捐助一点,购置一些文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设施,努力解决构建和谐社区中协调发展的问题。

  调动社区内退休后的老年人的积极性,组织志愿者队伍,负责文化设施的管理和组织工作。对于成功的社区文化建设经验,要注意积累和总结,结合自己本身的实际走典型之路,促进社区的文化建设,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打好基础。

  要鼓励群众积极参加社区的文化活动。群众是文艺创作的根基,是社区文化繁荣的基石。繁荣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全力依靠群众,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搞好文化建设。同时应注意文化建设的思想性,努力做到以科学的思想教育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时代的风尚塑造人,在社区内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开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文化活动,形成层层重视社区文化、人人参与社区文化的局面,推进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社区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良好和谐的社区生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稳定和谐的社会是人们的共同期盼,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会大大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本文作者为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