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引入社会主体拓展服务空间

发稿时间:2015-11-04 00:00:00

  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相当一段时期以来,社区的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形成了政府单一化的服务供给模式。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做好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必须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政府主导下,让各方力量在平等参与、协商互动中,共同承担起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

  塘桥社区是上海浦东陆家嘴区域内一个高度城市化的社区。特大城市的综合治理面临着人口构成复杂化、公共需求多元化等时代难题,而社区更是上述难题的集中沉淀区域。为弥补社区自身文化服务资源和能力的不足,塘桥街道在2009年建立了塘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开始引入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弥补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强的“短板”,探索在运作机制、资源配置、服务方式等方面的社会化、专业化管理,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专业化和资源服务能力的优势,逐步建立了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以社会参与为支撑的基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文化活动中心与塘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合作沟通,先后引进和培育了文化类民非组织20个。这些组织不仅有工作热情,而且有专业水准,有效弥补了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不足,切实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互用、互补、互促。

  创新体制机制,必须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从而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创新活力,为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拓展新空间。在这方面,塘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例如中心在管理上着力突破机制瓶颈,确保法人地位和独立自主运营权,凸显公益性和公众性。中心逐步建立起菜单式组合的服务模式,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并进行不同项目的排列组合;逐步探索出中心策划、社团实施、社会资源整合、居委组织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的社会化操作模式。此外,中心还努力提高群众的参与率。在工作理念上,以街道2013年制定的“一意见三目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实施意见、政府职能转变目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目录、社会组织承接服务的资质目录)为基础,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购买合同、项目计划书和项目资金预算3个基本规范。管理机制上,在设施管理、场馆使用、阵地服务、后勤保障等方面,均实现了社会化的运行。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在基层,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活动,让市民百姓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念。近年来,塘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周边集聚了一大批文化能人和文艺爱好者,塘桥街道通过主题创作、活动组织、表彰奖励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领会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的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通过文化团队实现对社区居民价值观引领的影响。一是重点弘扬传统文化。如中心与“码头号子”歌舞团联手宣传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上海港码头号子”,编写、创作码头号子教材、作品和文艺节目,开展了号子进社区、进校园活动等。二是着力培育文化品牌。如中心与桂兴华诗歌艺术中心合作打造“诗歌塘桥”,每年开展诗歌朗诵、文化讲座、朗诵教学、文艺创作、展览比赛等各类活动;与“小朱书店”合作打造“书香塘桥”,形成了一元爱心读书漂流、精品图书展示、读者沙龙等居民读书品牌项目。三是着力打造文化团队。中心指导建立了30支街道文艺团队和155支居民区“一居一品”文体团队,形成了体系化的团队建设机制,牢牢把握文化社团的正确导向,并通过他们向社区居民形成辐射。■

  (作者系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党工委书记)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