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担负着推进改革的重要职责,要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当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描绘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图景正徐徐铺展,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制定的施工图也已经绘就,正是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担当、大展身手的好时机,但有些领导干部的畏难情绪、退缩态度、“躺平”行为令人忧心!
改革自古以来就是难事。割自己的肉、动别人的奶酪,会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特别是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资源和政策约束条件下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错综复杂的连环债如何化解?医保、医院、药企、病人等相关各方如何实现共赢?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如何铲除?等等。“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发展时少”,有的还更难解决。
显然,问题不会自己解决,矛盾不会自动消除。但总有些领导干部心存侥幸,认为问题不会在自己任上爆发,债务不会在自己手上爆雷,击鼓传花可以传下去,于是在感慨“为官不易”中“为官不为”:等着上面发馅饼,不愿主动搭灶台;只捡掉地上的麦穗,不碰荆棘丛中的玫瑰;只要眼前不出事,不从长远谋事干事;等等。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攻坚克难是领导干部宝贵的价值所在。“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攻坚克难上,如果有认识没决心、有态度没行动、有能耐没担当,还要领导干部做什么?
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决心会带来信心和勇气,担当会产生方法和本领。中央红军转战长征中,面对围追堵截的敌军和前路茫茫的大渡河,危急关头,先头部队一昼夜行军120公里,一举飞夺泸定桥,为跳出包围圈赢得先机。改革开放之初,改革先驱们“浑身是胆”,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来”。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敢为才能有为,真改方能真好。事实已经证明,只要方向正确,只要真正激发决心和担当,即便短期没有可行条件、稳妥办法,长期也可以争取到好的结果。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强大的民意基础,推进过程中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攻克不了的困难,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这样的自信和底气!平凡与优秀的区别,往往就在于是“看见而相信”,还是“相信而看见”。
畏难才会真难,怕鬼就会遇见鬼,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如此。难走的路是上坡路,坚持做难事必有所得。领导干部要敢字当头,不能怕字当道,推动攻坚克难要“上瘾”,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手的山芋,带领同志们冲锋陷阵,哪怕一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最终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