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主办,中共威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的“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地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综合改革促进县域高质量发展威县课题结题现场会”于2024年8月17日在河北省威县召开。本文为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的发言。
一、威县综合改革的典型意义和价值
第一,威县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县级样板。威县的综合改革,实际上涉及了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减贫防贫、社会建设、乡村治理等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了系统集成的观念。第二,威县通过综合改革,解决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体现了有为政府的政策取向。
第三,在“三农”工作中,威县的实践核心是跳出“三农”来解决“三农”问题。把农业强县、工业立县、科技兴县、绿色美县结合起来,这是威县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的做法。
威县改革积累的很多经验,如农业领域兴农体系建设、园区管理等已经变成了全国实践。威县改革不仅促进了本县的发展,更为全国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制度性的参考。
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本次课题对于威县改革做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梳理和总结。采用大视野的研究方法,不仅研究威县,还把全国各地的综合改革做了整理。同时,研究立足未来视角,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乡村振兴等角度出发,意义和价值很大。最后,本课题提出的建议也十分精准到位。
二、从“三农”角度谈综合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威县之所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源于跳出“三农”解决“三农”问题。把“三农”问题放在整个城乡全局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一直觉得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是整个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两面。我认为,乡村振兴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农民进城。没有农民进城,乡村无法振兴。乡村振兴的过程是乡村产业要素重新布局的过程,从威县的实践来看,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一定要从全局进行布局。
今年的1号文件重点讲了城乡融合发展。大城市没法继续扩张建设了,那么未来新型城镇化,特别是以县城为中心的城市集中,应该怎么集中?目前从农业角度看有三个思路:一是充分发挥县城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实现县城、镇、中心村的产业联动。二是县城、镇、村公共服务要衔接配套。未来教育、医疗、养老工作,要将县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布局。三是要推进县城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管控一体化。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是什么?是要素的双向流动,或者叫自由流动。那么对于农村来说,发展的核心是什么?通过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民在20世纪80年代初可以从事农业或者非农业。90年代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进城,意味着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千禧年后中国加入WTO,农民工开始出国,一方面代表着我们的制造业产品进入世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无数劳动力开始在全世界流动配置。那么未来怎么发展?县域内要把农村过去的和现在的各种土地、生态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是不能移动的,实际上需要城市的各种技术、资金、要素进入农村。
双向流动的关键制约是什么?关键制约是乡村的产权制度。我们要对农村的集体产权制度、宅基地制度、集体建设用地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探索。要让生产要素在县域内自由流动,真正把城乡界限打破,这是未来推动乡村发展和乡村治理的关键。
乡村产业方面未来怎么提升发展水平?其实对于现代产业发展来说,既要有硬件,比如原料基地、加工企业、流通企业,还要有软件,也就是供应链,还要有内在的运行机制,有基础体系。
新质生产力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基础。但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所有制、组织模式、分配方式、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数据要素要进行市场化配置,关键是要注意隐私权的保护、共享机制的建立、数据的累积。我们现在的农业发展缺少数据资源的支持,未来怎么从数据要素共享角度进行发展,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