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至细之物”何以有“莫大之用”

发稿时间:2024-05-13 14:43:14

  一片叶子可以带富一方百姓,一片叶子也能够影响一国运程。这片神奇的“叶子”就是茶叶。

  众所周知,在新时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一些产茶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文章,通过规模化种植、绿色化发展、产业链开发、茶文旅融合,走上了富裕之路。

  但殊不知,茶叶在国家贸易、边疆治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几场导致国家格局变化的战争都有着茶叶的身影。茶运与国运紧紧相连,这是周重林等所著的《茶叶战争》着重论述的。

  1550年,蒙古族统治者俺答汗率10万精锐骑兵直逼京师。究其原因,茶叶当时已经成了蒙古贵族精致生活的必需品,民众日常饮食的必需品,藏传佛教信仰的必需品,而俺答汗数次请求明政权入贡开市,以马易茶而不得,才在数次动用武力未果的情况下,对明朝进行了最大的一次战争,史称“庚戌之变”。

  1840年鸦片战争,也可以称之为茶叶战争。英国人为了改变因茶叶输入而造成的贸易逆差,才向中国输出鸦片,导致白银大量流出中国,清政府被迫开展禁烟运动。茶叶、白银、鸦片三者的循环,最终引发鸦片战争。

  1888年英国发动侵藏战争,缘于英国为了向西藏就近倾销茶叶,减少西藏与内地以茶叶为主的经济往来,进而减弱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服务其最终控制西藏的目的。

  扯远了说,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1773年发生的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也缘于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茶叶倾销和税收征缴。

  茶叶,轻柔如此,可谓“至细之物”,为何有着“莫大之用”,产生莫大之效?其背后是贸易,是税收,是民族政策和边疆政策,是国家地位。

  茶马互市是中国古代贸易的一条主线,始于唐、兴于宋,至明代臻于鼎盛。明政府在实践中发现了“以茶驭番”民族政策的厉害,利用茶叶这一独有的战略物质,通过茶传播、贸易、饮用而形成的影响,在心理上获得民族地区的认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超越长城和其他防御工事的茶叶疆域,从而掌握了安疆、稳疆、固疆政策的主动权。有明一代,茶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茶叶超过了盐巴、铁器、和亲、丝绸、瓷器等手段在民族政策中的作用。故此,茶叶官营是明代不可动摇的国策,不仅设置了专门的茶马司机构负责管理茶务,还增设了茶马御史等多项核查制度。

  清代继承发展了明代的政策,“以茶驭番”演变为“以茶制夷”,再到“茶叶富国论”,起初效果不错,但最终归于失败,因为这些政策的原点是建立在茶叶可控的基础上。随着茶叶大盗、英国人福琼从中国偷走茶种、骗走茶工等,英国在印度进行茶园种植实验成功,茶叶就不再是清朝独有之物。到了1888年,全流程运用机械化的印度茶产量高达8600万磅,英国从印度进口茶叶的数量全面超过了中国;到20世纪初,印度茶产量已经完全超过了中国茶。清廷丧失了茶叶的话语权,无形的茶叶长城轰然倒塌,中国茶业从繁盛到衰退再到后来全面推出,以至于出现“一个国家茶叶销量赶不上一家英国公司”之困局。直到今天,都未能恢复到鼎盛时期的荣耀与辉煌。清廷官商和知识分子不甘利权被夺,主张改良茶业,反过来向英国人学习制茶技艺,向印度学习种植、制作茶叶,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基辛格曾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照此逻辑,当时的茶叶就好比现在的石油。随着英国掌握了茶叶贸易的话语权,国运也是蒸蒸日上,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而曾经的“天朝上国”大清变得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茶叶故事意味深长,对于今天启发很多,简要谈三点。第一,世界强国必定是贸易强国,要想成为贸易强国,就必须有独有的战略性物质。这个战略性物质在农耕文明、工业文明早期一般是农业产品,比如中国的茶叶、英国的鸦片。当然,这个农业产品也是有很高技术含量的,比如茶叶的种植、采摘、烘焙、制作、饮用等环节,都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是其他国家没有掌握的。现在,这个战略性物质只能是高科技产品,比如美国的芯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今天要通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用好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努力培育、掌握几个战略性物质,才能真正建成贸易强国。

  第二,只有国家意志和国民意志高度一致,才能取得贸易战争的胜利。面对大英帝国垄断性的茶叶倾销,北美殖民地人民展现出了“我不买”“我反对”“我销毁”的坚定决心。而在反对英国的鸦片倾销中,虽有清廷“虎门销烟”的壮举,但国民却沉湎于鸦片带来的快感和麻醉中,让这一反对显得软弱无力、漏洞百出。面对英国人的反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反对?”我们真要深刻反思。还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偏偏是中国人沉溺于鸦片,而不是其他国家和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贸易战争不可避免。对这些问题的反思越深刻,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越主动,国家在贸易战争中就会越主动。在日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后,中国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就是一次国家意志的展现,老百姓也要拿出实际行动,只有国与民上下同欲,反对的效果才更好。

  第三,只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传统产品也能焕发新生,重新赢得贸易话语权。一般认为,中国人爱喝茶不爱喝咖啡,爱喝白酒不爱喝红酒。但很显然,现在咖啡在国内已经拥有不少受众,这得益于不断的市场创新,不久前大火的酱香拿铁又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其实,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是可以引导的。就拿茶来说,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喝绿茶,无意中创造出红茶以后,被英国人深深喜欢,于是红茶随着英国人的贸易风靡全世界。这种消费习惯,反过来又影响到国内,以至于《茶叶战争》的作者惊叹:“我们也要全面喝红茶了吗?”美国人最初喝冲泡茶,但后来这一饮茶习惯被英国人所改变,不愿意冲泡茶叶、倒茶渣,甚至就连茶叶也不愿意看到,速溶茶占据了很高的比例。唐朝时,长沙窑在品牌品质上不能与越窑、定窑相比,但通过在器身上题诗,书写和大部分画面在釉层的下面等工艺技艺创新,深受市场欢迎并远销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乃至非洲。商人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口味,贸易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生产。我们的企业家要敢于善于创新,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业态、新需求,主动塑造用户消费心理、消费习惯,让传统优势产品焕发新生,重新抢占贸易话语权。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