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刘 宁: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

发稿时间:2023-01-30 12:05:16
来源:经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勉励广西“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提供了战略指引。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广西力量。

  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作出的系统理论概括,也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深邃思考和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经济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广阔时代背景、深厚理论渊源和坚实实践基础之上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指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也是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边疆民族地区肩负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份和唯一沿海、沿江、沿边的自治区,是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有预期有未来的地方,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必须立足区情、深挖潜力,率先而为、加压奋进,坚定不移把习近平经济思想贯彻落实到广西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努力建设更为繁荣富裕、团结和谐、开放包容、文明法治、宜居康寿的壮美广西,使新时代壮美广西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亮丽风景线。

  (二)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严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就其基本内容来说,主要体现在十三个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即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要义。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正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物理学有一条神奇的最速曲线,从这条曲线的不同位置同时出发,最终都能在同一时刻抵达曲线终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这条最速曲线就是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的高质量发展,也是发展的最佳路径。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仍相对滞后,整体上处于资源拉动、投资带动阶段,创新驱动尚未完全发挥作用,与高质量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但后发展更具后发优势,欠发达更具广阔空间。必须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促进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拉动为主向效率引领、创新驱动转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与全国一道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开展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发展随之发生历史性变化,经济总体上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边疆民族地区唯有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才能适应发展阶段的历史性变化,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各族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民族地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地区都不能少。促进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不仅是重大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政治问题。当前,广西总体上仍是欠发达省区,面临着做大总量、做优质量的双重艰巨任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正处在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处在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必须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努力爬坡过坎,闯过攻坚之隘、度过转型之艰,走出符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多作贡献。

  牢记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的殷切嘱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这片热土念兹在兹、满怀牵挂,两次亲临广西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对广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1年4月赴广西考察调研时,要求我们“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在广西参选的党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选人全票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这是对广西各级党组织的极大信任,对全区广大党员和5700万各族人民的极大关怀和极大鼓舞。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统揽全局,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不断谱写祖国南疆繁荣稳定新篇章。

  (一)着眼全国大局谋发展。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广西有四个突出特点:地处我国华南地区西部,属于欠发达省区,改革发展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同时是革命老区、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同国家安全紧密相关;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从中可见广西发展具备的比较优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广西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历史方位。我们立足全局谋一域,跳出广西看广西,把广西发展与全国发展大局紧密联系起来,系统谋划、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形成了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出台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推进工业振兴、乡村振兴、科教振兴,深挖开放合作潜力、资源潜力、新型城镇化潜力,守住生态环境底线、民生保障底线、安全发展底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办好了一系列喜事盛事,干成了一系列大事要事,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1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47万亿元,翻了一番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二)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我们,“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我们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和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推进“双百双新”项目建设、“千企技改”、“三企入桂”等,在全国首创工业振兴特派员制度,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打造了10个千亿元级工业产业集群、4个千亿元园区。持续实施一批文旅、大健康产业重大项目,建成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巴马养生养老服务业集聚区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出台《关于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深入推进数字广西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超9300亿元,占GDP的37%。

  (三)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广西是富有创新传统的热土。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我们,要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我们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启动实施科技强桂三年行动,坚持“产业出题、科技答题”,推行重点项目“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坚持“带土移植”“厚土培植”,出台广西科技创新条例等系列改革举措,实行科技项目经费“包干制”,高水平规划建设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创新型广西建设取得积极成效。10年来,累计突破重大技术近400项,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突破3700家,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54.8%,进入全国区域创新第二梯队,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四)充分发挥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作用。广西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通衢东南亚,是海上丝路重要枢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西“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我们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与东盟共挽,与大湾区相融,着力打通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持续推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走深走实,高质量实施RCEP,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2022年海铁联运班列突破8000列,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海铁联运班列辐射17个省份60个市113个站,物流通达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338个港口。2022年8月,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开辟珠江—西江第二个入海航道,结束广西沿海但没有江河通航入海的历史,缩短西江中上游地区入海航程约560公里,对推动广西及西南地区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自由贸易试验区从无到有,入驻企业总数超8.5万家,是试验区设立前的22倍。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开放平台从服务中国—东盟(10+1)向服务RCEP国家和“一带一路”拓展,2022年广西与RCEP国家贸易额超3000亿元,向海经济生产总值4560多亿元,同比增长约8.5%,明显高于全区经济增速。

  (五)深化改革优化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营商环境。我们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省级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制度,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大行动、百日攻坚等,涉企经营事项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300多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9%,75.1%的事项“一次不用跑”,实有企业数量首次突破百万户,营商环境多项重点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深入推进国企、电力、财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出台点状供地、工业“标准地”、净矿出让、建设用地复垦指标跨区域交易等举措,推出“桂惠贷”政策,2022年发放“桂惠贷”超3300亿元,90%以上投向中小微企业,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六)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西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坚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启动实施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立足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推进乡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育壮大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完成农业农村投资4000亿元,成功打造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禽等6大千亿元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桂字号”农业品牌。首创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办法,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乡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求我们“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们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出台《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区生态质量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石漠化植被生态质量呈改善趋势比例达99.2%、居全国石漠化省区前列。森林覆盖率62.56%、排全国第三。绿色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创建18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批各类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38个。

  (八)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是基层、最惦记的是百姓,叮嘱我们“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居住、养老、治安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坚持以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为标杆,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将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支出,推动各项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壮乡人民生活加快改善。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和居民增收行动,2022年全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1.95倍、2.55倍。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有效解决各领域民生难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基本医保参保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实施健康广西行动和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医联体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遵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五个坚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推进实施国家支持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重要政策,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作为牢记领袖嘱托、勇担历史使命的具体行动,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

  突出创新驱动,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将坚持创新在壮美广西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自立自强,深入实施科技强桂行动,以创新发展引领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着力打好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互促互进,力争更多特色优势领域创新能力进入全国领先行列。实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提升专项行动,完善政府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和社会多渠道投入激励机制,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自治区实验室,实施中国—东盟科技创新提升计划和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专项行动,扎实推进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加快建设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桂发展,支持以企业为“盟主”组建创新联盟,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发展。积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

  推动产业振兴,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是关键。我们将坚持发展和安全并举,坚决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抓紧补短板、锻长板,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西部制造强区。按照党中央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制造强国的部署要求,突出抓好工业振兴,推动糖、铝、机械、汽车、冶金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滚动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及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和未来产业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链发展。深入实施强龙头壮产业行动,引进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着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深化数字广西、智慧广西建设。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强化开放引领,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我们将更好发挥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作用,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畅通开放通道,发展开放经济,完善开放机制,加快打造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自由便利地,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深入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建设高质量实施RCEP示范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做深做实各类开放合作平台,着力打造面向东盟、RCEP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放合作新高地,促进与东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坚持把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牵引性工程,加快建设临港产业园区、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以及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培育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开放发展经济带。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平陆运河建设,全面铺开枢纽和航道建设,统筹推进运河经济带、物流运输体系建设,加快通江达海、向海图强步伐。立足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向海经济,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抢抓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推动经贸人员常态化走出去招商引资,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加快绿色转型,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好八桂大地的山水之美,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强化河湖长制、田长制和林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呵护好漓江、治理好西江和北部湾等重点流域和海域环境,争创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当好保护广西山山水水的“二郎神”。加快推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加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力度,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强区,让广西更加多姿多彩。

  增进民生福祉,实现高质量发展愿景。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所在、价值所在。我们将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补齐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短板,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让壮乡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更具品质更有品位。坚持多劳多得,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动收入分配政策继续向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倾斜,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推进健康广西建设,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建设体育强区,挖掘广西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团结奋斗,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我们将矢志不渝发扬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三大共同愿景,激励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让全区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步调一致向前进。加快建设堪当高质量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抓经济谋发展,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不断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