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努力,山东发展呈现出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明显转变,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定走在前列,必须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强化学思践悟、学以致用,突出规划引领、跟踪落实,使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谋划确立“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格局,推出390个省级重点项目,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扎实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获批建设,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迈出坚实步伐。坚决推动经济发展“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明确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四步走”总体部署,在顺利完成前两步基础上,制定实施“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落实“三个坚决”行动方案,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坚决扛起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政治责任,率先出台战略规划和五个振兴工作方案,2019年以来整合涉农资金2527亿元,率先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探索出土地托管服务、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等新路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被确定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省。坚决实施海洋强省战略,海洋生产总值约占全国1/6,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占全国40%,整合后的山东港口集团集装箱航线达到311条、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4亿吨,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达到91.5%。实践证明,只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山东发展才能稳住定盘星、找到金钥匙。
坚定走在前列,必须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谋篇布局、制定政策、推进落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脱贫攻坚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认真落实精准扶贫方略,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省扶贫工作重点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从2015年的3万元提高到11万元,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2.6%。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基本完成,60万滩区群众今年将实现千百年来追寻的安居梦。保障改善民生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滚动实施20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20万人以上,义务教育条件明显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9岁。去年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提高22%以上、最高达94%,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20%以上,今年还要继续加大力度。实践证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开启新征程,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仰仗人民,一切惠及人民、造福人民,全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定走在前列,必须奋力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我们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定力,坚持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并举,高标准建设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抓紧抓实重点项目,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坚定不移推进“三个坚决”。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对“两高一资”项目做到产能、能源消费、煤炭消费、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等“五个减量”,新上项目减量替代,老项目减量运行。“十三五”时期压减粗钢产能2110万吨、生铁970万吨、焦化2800万吨,关闭退出煤炭产能3767万吨、电解铝违规产能321万吨。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滚动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7万多个,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加快赋能实体经济;谋划建设中远海海上风电基地、氢能产业示范基地,争取未来发展主动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聚焦重点,全面实施省级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规划,省财政科技投入每年增长10%。突出需求牵引,坚持产业为中心、需求为导向,深化科教产融合,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相继成立,首批5家省实验室启动建设。突出部门协同,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整合设立每年不低于120亿元的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突出结果导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4万家,是2017年的2.4倍;技术“领跑”领域快速增加,科技创新正成为发展主引擎。实践证明,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思路方法,狠抓工作落实,才能有效破解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蹚出一条符合山东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坚定走在前列,必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工作中,我们强调求真务实、对表对标,解放思想、勇闯新路,大力破除堵点难点痛点,努力向改革开放要动力、要活力。实施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形成110项制度创新成果;省属企业混改户数比例达68.9%,铁路、机场、港口、重工、能源、高速公路等领域国有资本重组整合成效明显;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省财政直管县由20个调整扩大到41个;科教体制、公共卫生和中医药等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聚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出45条措施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自贸试验区112项试点任务已完成106项,上合示范区“四个中心”加快建设;出台落实RCEP先期行动计划,瞄准协定生效前后3—5年窗口期,制定20条政策措施;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管理新体制全面推开,压减内设机构58.7%、人员56.2%。加快营商环境创新突破,依法依规推进放管结合,省级权力事项大幅压减,流程再造不断深化,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分批推出高频事项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企业开办时间由20天压缩到1天,“爱山东”掌上办事项超过1.8万个;设立企业诉求“接诉即办”省级平台,办结满意率95%以上;2018年以来,累计为企业新增减税降费4300多亿元;市场主体1252.9万,还在以每月20万左右的速度增加。实践证明,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只有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持续做优政治生态、产业生态、社会生态、政务生态、自然生态,山东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增强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塑造新优势。
坚定走在前列,必须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我们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守底线,不断夯实安全发展基础。坚决守牢疫情不反弹底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施“立足于有、关口前移、多重屏障”纵深防御策略,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疫苗接种,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实施最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机制,落实警示教育、专项督导、量化问责等系列强化措施。完善举报奖励制度,最高奖励50万元;实施驻点监督,向9949个单位派出驻点督导人员10170人,切实杜绝有章不循、弄虚作假。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底线,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深入开展“四减四增”行动,集中打好八场标志性重大战役,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湾长制全面推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现全覆盖。坚决守牢经济安全运行底线,加强经济运行调度调节,强化重点企业、行业、地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创新实施“金安工程”,构建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全省“一张网”。实践证明,底线守不住、守不好,再美好的愿望、再宏伟的目标都无法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自觉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