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山西省省长林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奋力蹚出转型发展新路

发稿时间:2021-04-12 14:42:13
来源: 学习时报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殷殷嘱托,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历史使命。“十三五”时期,山西经济在爬坡过坎中奋力前行,转型发展在夯基垒台中积厚成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够全面呈现新气象、迈上新台阶,根本在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在于始终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山西要完成好率先蹚出转型发展新路的历史使命,实现“十四五”转型出雏形、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自觉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用新发展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推动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三晋大地扎下深根、结出硕果。

  坚持把创新放在转型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增强转型发展的动能活力

  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近年来,山西坚持创新为上,着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手撕钢、高端碳纤维、新一代半导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相继取得突破,信创、大数据、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努力进入全国产业链中高端、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

  加强创新生态建设。以一流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推进“六新”突破。深入实施产业、教育、医疗领域三大创新工程,推动碳化硅(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合成生物新材料、光刻机用激光器、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智慧能源等领域关键技术突破。积极创建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中试基地、服务型共性技术平台、智创城等,加快补齐创新平台短板。全面落实人才新政12条,推进揭榜制、包干制等改革,探索年薪制、股权期权等分配方式,解决好人才公寓、子女上学等具体问题,让各类人才专注创新、安心创业。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优势转化和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把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创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机制,建立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两长制”,推进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超前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先进能源等未来产业。把基础产业作为重要支撑,推动煤炭绿色智能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加快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促进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产业向高端延伸突破,提升食品、医药、纺织、工美等消费品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提升“黄河、长城、太行”“游山西·读历史”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围绕“十四五”末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破万家目标,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打造行业旗舰劲旅。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引进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创新主体“领跑”“强筋”“育苗”计划,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上水平,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坚持把推进城乡协调融合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结合点。目前,山西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进入城镇化规模质量双提升阶段,要按照“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布局,统筹规划建设管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有利于高质量转型的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加快太原都市区一体化进程,增强中心城市统筹配置资源、高效集聚辐射的能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体制机制,支持市域中心城市特色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引导优势特色产业在县城集聚发展,补齐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短板,推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支持清徐、孝义、阳城等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建设,推进就地城镇化。

  抓好乡村这个广阔天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培育一批经济强镇、特色小镇、特色名村、文旅名村等,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题中之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山西是华北地区重要绿色生态屏障。“十三五”时期,我们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优良天数比例、PM2.5平均浓度等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5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要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汾河为重点推进“七河”全流域生态治理,以太行山、吕梁山为重点持续加强国土绿化,推进国家水保、塬面保护、旱作梯田和淤地坝等项目,加快让水土扎根、山川披绿、河湖扮靓,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稳定性。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全面完成钢铁联合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焦化和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稳步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强化工业聚集区废水、沿河农村生活污水、畜禽粪污治理,巩固污染防治成果。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能耗“双控”,探索用能权、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扎实做好垃圾分类,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开放环境

  改革是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山西坚持改革为要,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开发区数量由26个增至88个,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标准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营商环境明显改善。面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我们要以更坚定的决心和更开放的姿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落地见效,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为牵引,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化国资监管和投资运营体制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持续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深化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高起点申建国家自贸试验区,积极申建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精准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提升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区域合作水平,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行并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行“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完善全社会信用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完善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持续增加居民收入。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加快“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着力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完善再分配机制,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支持高等院校加快“双一流”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分级诊疗制度,高水平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待遇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居家社区机构三者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山西。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三零”单位创建。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当好拱卫首都安全的“护城河”。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