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民日报:高校 何必苦苦攀“先祖”

发稿时间:2012-12-06 00:00:00

  “百年学府”武汉大学再次身陷舆论漩涡。日前,武汉大学举行119周年校庆活动并宣布120周年“校庆年”正式启动,却招致包括老校长刘道玉在内的众多武大校友的质疑,他们认为,武汉大学的前身只能追溯到1913年创建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与自强学堂并无传承关系。

  武汉大学究竟起源于1913年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还是师承于1893年的自强学堂,这自然有待高校历史研究者的学术钩沉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威公断,本文无从置喙,也无意陷入口诛笔伐的是非之中,只是高校回溯校史,向来是一笔糊涂账,这种现象值得玩味,也值得思考。

  这些年来,给自己找一个出道早的“东家”,似乎成为一些高校竞相追逐的时尚。只要有蛛丝马迹可以凭依,哪怕只是名字上相似,牵强附会的有,偷梁换柱的有,移花接木的也有,向前延伸校史风,在一些高校吹得不亦乐乎。比如所谓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全然无视岳麓书院在明清两朝的中断,更对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的不同熟视无睹;比如青岛大学与国立青岛大学,除了名字共用了“青岛”之外,真是找不到任何师承关系的证据。

  深厚的历史底蕴,确实是高校最具魅力的地方。那些时代久远的教学楼,从历史中走来的图书馆,青砖堆砌的运动场,漫步其间让人产生一种历史传承的厚重感,这是多少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负笈求学之所。然而,历史底蕴有没有,这是历史所决定的,又岂是回溯校史就能够创造出来的?

  明明没有那么长时间的校史,硬要傍上一个“阔东家”,是不是有点不自信呢?这其实折射出急功近利的办学心态。历史底蕴能够创造出知名度,于是修改校史蔚然成风;办二级学院能够带来经济收益,于是二级学院遍地开花。总之是什么有利做什么,至于教育本身的人文关怀、百年树人,斯则居于其次矣。

  话说回来,校史真有那么重要吗?校史的长短,真的与学校的好坏成正比吗?恐怕答案是否定的。校史短,可以凭借踏实办学把学校办好;校史长,也可能因为急功近利把“祖荫”挥霍殆尽。学校好坏,并非取决于陈列于博物馆的校史手册,它就掌握在当下办学者手中,你怎么样,高校就怎么样。

  对创造知识、传承文明的高校而言,校史的确很重要,但还不是学校好坏的决定因素。今天的成绩就是明天的历史,与其煞费苦心向老祖宗索要历史传承,不如静下心来把学校办好,为后人创造新的历史传承,这样不是更好吗?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