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努力走在高质量转型发展前列

发稿时间:2018-07-18 16:52:34
来源:徐州市委改革办作者:曹 志 中共贾汪区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贾汪过去半年多了。回想起总书记半年前视察贾汪的一步一履、一情一景、一言一语,全区干部群众仍然历历在目,内心无比的激动和澎湃。总书记在视察潘安湖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和马庄村时,就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生态修复治理、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这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半年多来,我们始终把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全区工作的主线,贾汪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今日贾汪受到的热切关注、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全部得益于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得益于省、市委的倾力支持。饮水思源,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以贾汪“真旺”的优异成绩交出满意答卷,奋力走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前列。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视察贾汪重要指示精神指导转型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总书记在贾汪视察时的重要指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贾汪的具体化,是新时代贾汪转型发展的“定海神针”。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总书记视察贾汪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长期的根本的政治任务,确保在贾汪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总书记在贾汪的每时每刻、每个细节,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总书记夙夜在公、一心为党的崇高品质,心系群众、爱民为民的伟大情怀,以上率下、率先垂范的良好作风,闪耀着伟大的人格力量和真理力量,不愧为人民的领路人。我们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总书记指出,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为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宝”,我们一定要坚持系统化思维,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一体坚持、全面贯彻,绝不顾此失彼、厚此薄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对传统发展理念进行大变革,匡正发展理念,凡是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就要坚决地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努力走出一条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国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贡献“贾汪样板”。

  二、聚焦绿色发展,构建生态多元现代产业体系

  总书记在视察时指出,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贾汪作为百年煤城和矿区,几次产业转型都没有逃脱“归零”的厄运,根本原因在于生态基础不扎实,我们深刻体会到作为资源枯竭地区,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生态为“1”,其他为“0”,如果没有生态,一切都“归零”,贾汪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近几年,我们下大力气补齐生态短板,一年接着一年干,一锤接着一锤敲,贾汪的生态环境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绿色成为贾汪最耀眼的底色,生态成为贾汪最大的发展优势。生态是底色,项目是根本,产业选择是关键。我们要彻底摒弃跟随发展理念,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富民优势,坚持走“生态+”的路子,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物流业等,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坚持生态+工业,依托徐贾新型工业化走廊,突出抓好徐州工业园区先进制造业主阵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形成新能源乘用车、装配式住宅结构、定制家具等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淘汰钢铁、焦化等落后产能,调整缩小化工园区面积,提高环保门槛,坚决不要污染的GDP、黑色的GDP。坚持生态+农业,依托农谷大道和山水大道,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大力发展农家乐和精品民宿,构建大运河现代都市农业长廊,让现代农业成为富民的产业。坚持生态+旅游业,推进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打响“全域旅游,贾汪真旺”的品牌,把贾汪真正建成徐州和淮海经济区的后花园和休闲胜地,真正让贾汪从“煤时代”进入“绿时代”。

  三、坚持融合发展,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都市功能拓展区

  总书记在视察时指出,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很有意义”,“徐州像杭州了”。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徐州发展的重大战略定位,也为贾汪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贾汪区作为徐州的城区之一,发展腹地最大、空间最大、潜力最大。我们一定要立足徐州看贾汪,站在大洞山之巅看贾汪,在全市大局中谋划贾汪发展,在服务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中找准定位。贾汪不仅是贾汪52万人民的,更是徐州1000万人民的,是淮海经济区1.2亿人民的。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对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主动接轨市区、融入淮海,承接徐州非中心城市功能转移,承接徐州核心区溢出效应。要按照中心城市功能需求,“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对贾汪全域进行重新审视和规划,确立不同的功能区域,打造中心城市特色板块。要充分利用贾汪的区位和生态优势,加快建设徐州工业园区、潘安湖科教创新区、双楼保税物流园区、大洞山休闲度假区、大运河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淮海经济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休闲度假中心、康养中心、科教中心、物流中心。要加快构建周边县市的交通通达体系,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全面彰显徐州主城区的城市形象,让外地来客一进贾汪就鲜明地感受到徐州的中心城市品质。

  四、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还百姓青山绿水碧水蓝天

  采煤塌陷地生态环境修复、煤矿棚户区改造、大气污染防治是资源枯竭城市普遍面临的三大历史遗留问题。总书记在视察贾汪时非常关心,问贾汪还有多少棚户区没有改造,还有多少塌陷地没有治理,体现了总书记对矿区人民的亲切关怀,也是交给我们的一项政治任务。贾汪有采煤塌陷地13万余亩,经过治理修复,还有6万亩没有治理。我们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宜耕则耕、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游则游,确保“十三五”末全面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任务。我们进一步弘扬潘安湖精神,坚持不懈地向塌陷地进军,在月亮湖区域再进行一次塌陷地治理的“大会战”,确保明年上半年再造一个潘安湖,再造更多的潘安湖。当前,煤矿棚户区改造面临着千载难逢的“窗口期”,我们要紧紧抓住各大房企进驻贾汪的机遇,在棚户区改造上算大账不算小账,如果一个项目平衡不了就在全区平衡,确保完成今年40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任务,让矿工尽快告别低矮的棚户区,享受转型的成果。环境就是民生,蓝天就是幸福。我们要以最坚决最彻底最严格的措施打好蓝天保卫战,让“贾汪蓝”成为贾汪人的自豪。

  五、推广马庄经验,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总书记在视察马庄时,对马庄精神文明建设、乡村带头人建设给予充分肯定,指示要总结推广马庄经验。我们要认真按照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深入开展学马庄活动,争取全区涌现出更多的马庄村,形成“一马当先、百村争鸣”的生动局面。要做旺产业,总书记对香包的“捧捧场”就是对富民产业的捧场,我们要放大香包产业效应,规划建设香包产业园,在各个板块组建香包专业合作社,让香包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小香包变成富民大产业。要建设生态美丽家园,开展百村整治、十村示范活动,对照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十条标准,逐项进行整治,确保在村级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处理等方面取得突破。近期,我们重点抓了茱萸山街道磨石塘村的整治,已经显现了特色田园乡村的风貌,形成“西有马庄,东有磨石塘”的格局。要建设文明的乡风,发挥马庄农民乐团的龙头示范作用,在各个乡镇成立分团,让农民乐团成为新时代新思想的宣传队。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每村规划建设文化礼堂和农民讲习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农民。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发挥农村乡贤作用,开展平安共建,深化网格化治理模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走出乡村治理的善治之路。要建设富裕贾汪,把富民作为最大的任务,关心最困难群体,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广榴园村社会主义大家庭集中供养模式,确保在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落。

  六、打造一支新时代敢担当敢作为的贾汪铁军

  总书记视察时特别强调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不是一帆风顺,贾汪正处在阵痛期和关键期,特别要发扬“肯吃苦、重实干、不服输、争一流”的新贾汪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劲,以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走在前列首要的是解放思想,要有强烈的标杆意识,坚决破除骄傲自满和固步自封的观念,坚决破除畏难情绪,主动对标浙江嘉善,查找差距、奋力赶超、勇争一流、勇立潮头。要坚决贯彻省委关于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在转型发展中一马当先。坚持实行干部任前实绩公示制度和干部推荐公示制度,把最优秀的干部放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及时把政治过硬和本领高超的干部提拔上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强化基层基础,加强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开展“孟庆喜”式优秀村干部评选活动,推进村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全面推行“一强三带”工作法,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贾汪“真旺”是总书记对我们转型成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今后转型发展的殷切期望。我们一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总书记嘱托,解放思想再出发,改革开放再出发,奋力建设产业旺生态旺乡村旺百姓旺的新贾汪,交出高质量转型发展走在前列的时代答卷,不辜负总书记的重托和期望!

  (来源:徐州市委改革办 作者:中共贾汪区委书记 曹 志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 卢志文 文武)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