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渭南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加快发展、追赶超越、决胜小康的重要任务、重要方法和重要载体,自觉向中央基准和省委要求看齐,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市中心工作,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实,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精准实施、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在今年的改革推进过程中,渭南在全省最具首创和影响的举措有:年初,率先在全省制定印发改革《工作要点》,下达《任务分工方案》,并在市级主要媒体和政府网站全面公开发布。3月,率先在全省制定印发《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意见》,创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十项工作机制”,得到省委改革办充分肯定,先后以《陕西改革动态》、召开关中片区主任现场会、评树全省改革亮点等形式向全省推介,四川、西藏等省区还将渭南市这一做法作了推广。制定印发《市级领导干部包联重点改革试点项目清单》,率先在全省实行市县领导干部包联重点改革试点“签字背书”制度,对9项国家级改革试点、8项省级改革试点和12项市级重点改革试点分别明确一名市级领导干部包联推进。制定印发《渭南市全面深化改革督察考核办法(试行)》,坚持实行《重点督办单》《专项督办函》跟踪催办制度,全方位建立“八方共督”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了“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制定印发《渭南市全面深化改革第三方评估办法(试行)》,依托市便民服务大厅,设立全省唯一的改革成效群众公开评议平台,累计收集电子监察评议报告15份。坚持实行改革事项定期发布、改革成效公开评议,举办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评树并公开命名表彰改革“双十亮点”,进一步提高了改革事项的知晓率、参与度、获得感和满意度。在最近省对市目标考核中,渭南市全面深化改革综合得分排名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7大领域重点改革任务142项全面完成
按照2016年度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今年渭南共确定7大领域重点改革任务142项。至目前,142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累计形成制度性成果389份,其中向省委改革办报备文件95份。
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方面,制定印发《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规则》,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全方位建立市县两级政府权责清单,其中市级54个部门3800项权责清单全面向社会公开,调整下放行政许可92项,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77项,市级行政审批时限压缩50%。制定印发《行政审批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办法》,行政审批行为进一步规范。加快市县镇行政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制定印发《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考核办法》,目前,市行政服务中心网上大厅和微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县大厅基本实现全覆盖,镇中心、村服务室覆盖率分别达到93.7%和84%。制定印发《省级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机构编制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城市周边镇改办、村改居,扩大城管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其中富平庄里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挂牌,市直管镇模式引起国家发改委关注。经开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调整到位,合阳、潼关综合行政执法局组建运行,多数县(市、区)已将城管综合执法延伸到重点镇。制定印发《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全面落实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市县两级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全部挂牌成立并按期开展颁证工作。制定印发《管委会直管社区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明确街道办和社区的事权、财权和人权,渭南高新区管委会直通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扎实推进。
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制定印发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意见》,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累计争取中央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奖补资金1.08亿元,关停矿井18处、化解产能1132万吨,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长0.05%、去库存周期约25个月,其中中心城市商品住房去库存周期约16个月,较上年缩短5个月;先后与陕西能源集团等多家金融证券企业合作,设立22支投资基金,募集资本376亿元;能源化工、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五大重点产业呈现集群发展和转型升级态势。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全面建立差别化资源要素价格机制,支持3D打印产业集群化发展,力推华州区融入主城区发展,建立西渭融合发展对接直通车和定期联席会议、重大事项专项对接等工作机制,试点工作受到国家发改委充分肯定,改革信息报送位列全国61个试点地区前列。积极承接国家“多规合一”改革试点任务,创新提出构建一张蓝图、搭建一个信息管理平台、形成一套管理机制“三个一”工作目标,富平“多规合一”试点受到省政府和住建部充分肯定,华阴、大荔自主开展的“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9月1日起,全市“五证合一”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制定印发《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拨改投”改革实施方案》,将市级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及中小企业创新扶持、畜牧发展、特色果业强市等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纳入“拨改投”范围,重点向40余户中小企业股权投入8920万元,对3个县科技和工业园区股权投入5000万元,注入天使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4610万元。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8个PPP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2.6亿元,吸收社会资本11.8亿元。“营改增”改革稳步推进,11800户纳税人列入改革试点,累计发放税控设备1698户,领用发票1823户,基本实现正常申报、联合办税。制定印发《市属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华旅集团、产投集团和城投集团等3户试点企业薪酬制度改革进展顺利。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县改革试点,各县(市、区)均建成电商服务中心,全市共创建电商孵化园5个,基本实现线上交易,富平、大荔还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制定印发《特色商业(美食)街区建设与发展实施意见》,临渭、富平、大荔、蒲城、潼关等县(市、区)美食街建成并正式运营。制定印发《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建成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和评标专家库。制定印发《金融集聚区改革意见》,积极探索金融改革创新服务新模式,目前,平安互联网金融、省金控公司及省能源集团基金管理等项目先期落地,富平县还在各乡镇及重点村建立了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制定印发《渭南中心城区工商预留地使用管理意见》,探索开展货币补偿、预留用地等征地安置办法,临渭区率先提出的“人地房”征地拆迁模式得到各方肯定。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获批建设用地周转指标5569亩。积极推进富平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改革试点,累计完成造林绿化5.03万亩,石川河富平城区段蓄水项目及全流域综合治理获得好评。
农村改革方面,制定印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意见》,选择2县10镇30个村,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富平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速度位列全国153个试点县区第八位,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科农模式、陕富面业的订单农业、富秦星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职业农民培训学院、镇办金融便民综合服务站等创新受到充分肯定。大荔、富平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基本建立起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农村土地确权颁证91.59万本,颁证率达到94.62%,排全省首位。农村集体资源、资金、资产委托代理和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的“华州模式”在全市得以推广,初步探索出“三权分置”改革的突破路径。“农权贷”改革试点在合阳、华州稳步推进,累计发放贷款248户2277万元。坚持农村低保与脱贫“两线合一”,组建市级扶贫开发投资公司,争取政策性融资贷款60余亿元,获得授信额度22.76亿元。合阳、蒲城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改革试点扎实推进,累计投入扶持资金5500万元,扶贫资金精准使用、扶贫措施精准到户及“公司+基地+贫困户”等扶贫模式被新华社内参报道。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创新稳步推进,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及贷款担保、“公司+农户+银行”、涉农企业信用共同体、“银行+担保公司”等小农贷款模式普遍建立,累计投放互助资金2.4亿元,受益农户21586户(次)。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受到省农工办充分肯定。制定印发《林权抵押贷款实施方案》,累计流转林地4.37万亩,担保抵押1621万亩。新增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家,新获省级园区3个,全市各类园区建设面积86.1万亩,占到全市耕地面积的10.9%。大荔获评“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县”, 大荔冬枣、合阳洽川乌鳢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定印发《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意见》,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改革试点,大荔美丽乡村、柔性治水及“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引起全国关注。
民主法制和社会体制改革方面,紧抓地方人大立法试点机遇,制定印发《立法条例》,开展人大代表评议和部门预算编制提前介入监督试点,建立专项报告审议询问测评联动机制,初步形成12个立法项目,以《湿地保护条例》为标志的渭南首个地方法规已经市人大审议通过,中心城市市区两级建设管理权限等一批城市管理地方法规草案正在征求意见。
制定印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实施意见》,初步形成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政协领导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等制度体系。制定印发《“七五”普法规划》,普法内容更加注重文化与精神建设,普法对象紧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和青少年成长“关键时期”,“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聘任13名法律专家组成首届市政府行政复议应诉专家咨询组。积极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农村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开展“邀请公民代表走进政府活动”,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制定印发《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全市法律知识学习考试参考率、及格率、平均成绩均居全省前列。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梯次完整的四级信息数据库全面建立,人民陪审员参审工作进入常态,试点工作受到中省深改组肯定。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全面落实,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走在全省前列。制定印发《公安改革实施意见》,公安合成作战大厅建成投用,受到省委专项改革组肯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考试制度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小型机动车驾考科目全部下放。居住证和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领和丢失招领三项制度全面落实。
积极开展教师“县管校聘”和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试点,努力实现县域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引起中央媒体和省改革专项组关注。选择潼关、合阳和临渭开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3县(区)普遍完成校长资格认定。
组建由市长亲任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召开全市综合医改推进大会,印发相关改革《实施方案》,选择市中心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各县级医院全部参加,初步建立起医疗及妇幼保健两个联合体,为分级诊疗奠定了坚实基础。制定印发《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市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医院管理委员会组建到位,院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受到国务院医改办充分肯定。二孩生育政策全面实施,妇幼保健与计生技术服务实现深度融合。社会救助“救急难”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社区协商试点全面推开,临渭、经开“四社联动”改革试点受到省委专项组充分肯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轨改革全面启动,初步形成城乡医保“统一征缴标准、统一报销比例、统一软件管理、统一数据信息”一体化机制。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启动并发放了社保卡。共青团、妇联、总工会、科协等群团改革开始布局,“妇联+”等妇女议事制度初步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
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制定印发《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初步建立起定期督查、半年汇报、年度考核制度。积极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顺利召开首届理事会议,审议通过《章程》,选举产生了理事长和理事会成员。召开旅游发展推进大会,印发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力推新老景区融合发展,华旅集团组建了股份制沿黄客运公司,开通了大华山旅游专线,韩城、华阴入列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名单,大荔、临渭入选全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县区。制定印发《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实施意见》,出台足球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体教结合,探索多元办赛机制,建设全民健身长廊,办成一批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其中青少年体校管理体制、训练机制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等经验受到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团中央和省上充分肯定。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方面,制定印发贯彻落实省委“三项机制”《实施办法》,提拔重用了30多名年富力强、奋发有为的年轻干部,并对履职不力的市园林处领导班子给予免职调整。结合县镇领导班子换届,不断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试点推行了实名制推荐制度。改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名协商推荐考察方式,试点推行了“五步联审”制度。积极开展人才工作改革试点,制定印发《高层次人才招引工作办法》,加大力度引进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158名硕士、7名博士和1名正高级专家落户渭南。全面推广“党建e平台”、“网上党支部”、“流动党员托管中心”等管理模式,初步形成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双向共管机制。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行动,印发基层党建工作《任务交办单》,选择212个村支部、1028个村民小组,试点建立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农村基层党支部。深化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改革,党校教育得以全面加强。
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方面,制定印发《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工作实施意见》及《考核办法》,“两个责任”签字背书、领导干部写实、定期报告和台账管理等四项制度全面建立。严格落实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要求,选优配强了县(市、区)纪委班子,适时调整了个别派驻机构纪检组长。制定印发《组织审查党员工作实施办法》,所有违纪党员均对照入党志愿书写出忏悔录。成立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组长、副组长人员库,并对高新区等5个单位开展了为期一月的专项巡察。进一步精简清理纪委监察局牵头或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优化调整纪委内设机构,基本实现纪检力量向纪律审查一线倾斜。制定印发《镇(办)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改革方案》,全市132个镇(办)均增设了纪委副书记,派驻了监察室,镇办专职纪检监察干部达到466名,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力量大为增强。
党国栋最后说,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集中攻坚期”和“施工高峰期”,渭南将认真按照中省统一部署,严格遵循“四个有利于”的目标定位,始终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转型升级、追赶超越、决胜小康的根本动力,继续深入推进“十项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强化主体责任,强化督察督办,强化专业培训,强化宣传评议,聚集改革合力,打造改革亮点,努力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的新渭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共陕西省渭南市委改革办 编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通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