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提升财政政策稳经济效能

发稿时间:2024-01-31 15:57:03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王立勇

  多地财政部门日前陆续召开财政工作会议,为2024年财政工作“划重点”。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地方财政在面临较大收支平衡压力的情况下,总体依然保持平稳运行态势,有力发挥了稳预期稳经济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财政始终充当着改革发展的“铺路石”。一是财政支出规模稳定增长。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2020年赤字率达到3.6%,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点;2023年赤字率更是升至约3.8%,再创新高。二是减税降费力度不断加大。10多年来,税务部门办理新增减税降费累计15.2万亿元,近5年实现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2万亿元。三是财政对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支持方式包括增加财政投入、财政贴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以及加速折旧等。四是财税改革平稳推进,预算管理机制、税收机制、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机制等不断完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随着各项财政政策积极实施,我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经济增速名列前茅,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加快。财政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过,财政在提质增效方面仍有可以改进的空间,主要包括财政支出结构有待优化,政府投资项目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基层财力保障机制有待完善;政策的预期管理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预期管理呈现短期化、随意化;小微企业财政支持力度仍显不足,存在政策落地难、覆盖面不广;等等。针对此,应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特别是加强财政、货币和产业等政策的协同,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投资项目质量。加强财政对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教育领域的支持,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和市场竞争力提升,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特别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构建跨部门协同的资金统筹长效机制,完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绩效评价、审查监督机制,构建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机制,强化预算约束,保证财政资金高效利用。做好项目储备和布局,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优化提升专项债功效。

  另一方面,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建立健全预期管理体制。稳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领域补齐短板,完善基层的财力保障机制。持续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严格监管转移支付资金,统筹民生保障资金,加大“三保”补助力度,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将预期引导纳入宏观调控体系,丰富政策工具箱,引入财政政策指引和信息沟通机制,引入直接管理预期的财政政策。加强经济宣传和知识普及,改善信息指引和沟通的效果,提升政策的预期管理效能,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降低政策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合理引导民营企业、消费者预期,提振主体信心。

  还应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精准高效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加力推进政策直达快享,提升税费服务质效,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可通过提高研发补贴力度等方式加大对小微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降低研发成本,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竞争力提升。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