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亳州市:以高质量改革为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增色添彩

发稿时间:2023-11-16 17:44:38

  编者按:2023年11月12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中共淄博市委共同主办,中共张店区委、张店区人民政府、淄博市委党校、淄博市委改革创新和决策服务中心承办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以全面深化改革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三个导向’推动地方改革落地落实暨淄博市强化‘有解思维’创新实践现场会”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召开。本文为安徽省亳州市委政研室主任江涛的演讲内容。
 

  亳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古称亳,别称谯城,亳字拆分,由高字头和宅字底组成,所以又称“高宅之地”。亳州是三朝古都,也是中药、白酒、道教的发祥地,诞生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众多名人,并被誉为“世界中医药之都”。作为安徽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亳州市全面实施“六一战略”,始终坚持敢闯敢试,充分释放改革创新活力,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辨识度的亳州实践。

  今天,我以《亳州市以高质量改革为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增色添彩》为题向大家作专题报告,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一是高质量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二是亳州市推进高质量改革的方法路径;三是高质量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增色添彩。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重点就在于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以高质量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亳州市高度重视改革工作,把握改革方向,坚持顶格推进。五届市委深改委第四次会议上,市委书记杜延安提出,以高质量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凤玉接受采访时表示,擦亮改革“金名片”,打造亳州新优势。

  近年来,亳州市始终坚持“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以皖北走前列、全省靠前站、全国有位置为目标,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奋力跑出改革“加速度”、擦亮改革“金名片”。

  每年实施200余项改革举措,打造了“互联网+政务服务”、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税信通”、“退休一次办”、社保待遇惠民补助“无感互认”、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数据惠民工程”等一批特色改革成果,多项改革在国家、省级层面复制推广,为亳州跨越崛起注入了不竭动力。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811.12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2101.5亿元。“十三五”期间GDP年均增长8.3%、居全省第1位,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9%、居全省第2位。连续5年在省对市全面深化改革考核中位列第一方阵,连续3年有创新做法获评全省十大改革案例,2022年度改革信息工作位居全省第一,以高质量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作用突显。

  去年以来,我们创新了“选、培、用”工作机制。在“选”上下功夫,每年从各单位创新工作中选择一批可能会在全国、全省产生影响的做法,或者通过调研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作为改革突破点。选好突破点后,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强调度推进,对于部门推进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帮助协调解决。在“培”上下功夫,对于需要远期推进才能出效果的改革,设为改革观察点,给予重点培育,在适当的时候打造成改革典型。同时,在“用”上下功夫,一个好的改革不是成为典型就结束了,而是要用好改革成果,发挥示范作用。每年我市荣获的全国、全省典型案例,都会印发给各单位,激发各单位改革创新主动性。

  具体可以总结为三个“作为”:一是积极作为,做实改革任务谋划。认真履行改革办职能,坚持问题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将改革谋划工作作为推动全年改革的有力抓手。既做好上级改革任务承接,又做好符合亳州实际的原创性改革计划。2023年全市实施93项改革,其中自主谋划50项,超过50%。“新春第一会”后,各单位积极踊跃,大胆创新,共报送了92项自主谋划改革创新举措。“一把手”亲自抓改革谋划积极性不断提高,形成全市上下抓改革的浓厚氛围。

  二是主动作为,做实改革任务推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履行深改委参谋助手职责,形成深改委会议调度机制,完善以改革观察点为主体的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形成深改委委员提示单制度,确保改革推进严密性、严肃性。特别是今年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选定了9项改革突破点,坚持以上率下,亲自推动改革,打造亮点品牌。

  三是善于作为,做实改革成果推广。从小处着眼,从全局谋划,平时注意观察,注重系统总结,把基层好的经验做法提炼上来,把确有成效的改革推广出去,打造了一系列亳字号品牌改革。联合宣传部门形成改革经验靠前宣介,联合安徽日报社围绕重要会议形成改革专版,联合两办信息科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多个改革经验做法获得中央和国家领导人批示肯定,多个创新做法获得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签批,一大批改革报道见睹国家级、省级主要媒体。

  通过全市上下共同的努力,亳州市各领域改革多点突破、多点开花,在民生、营商环境、社会治理、党的建设、农业农村等领域创新实施了一批高质量的特色亮点改革,为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增色添彩。

  一、实现群众幸福生活底色更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亳州市始终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坚持“小切口”惠及“大民生”,用心用情用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民声呼应,“一号”亳(拨)通即办。深度推进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改革创新,先后整合155部政务服务类座机电话等投诉渠道,覆盖446家市县区单位,搭建“一号响应、一网通办”的“民声呼应、亳(拨)通即办”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群众足不出户,一个渠道解决问题。17年来,累计受理诉求超380万件。二是政务服务“一键申报”,“码上”就办好。实施“一键申报”改革,依托“城市大脑”基础能力和数据资源,以数据调取代替群众手工填报,实现企业群众不需提交任何材料就能办成事。截至目前,已实现市县两级2965个政务服务事项“一键申报”“智能申报”,事项占比56.1%。三是待遇领取“无感互认”,群众免申“有感尽享”。创新开展城乡居民领取社保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无感互认”改革,用数据共享应用的数字化手段解决群众领取待遇时“自证生存”的难题。这一创新举措全国领先,并在安徽全省推广。改革实施后,全市已发放社会保险待遇和惠民政策补助资金36.28亿元,群众享受到“零跑腿”的待遇领取。四是“退休一次办”一次就办成。创新开展“退休一次办”改革,将养老保险待遇申领、医保、公积金提取等多个其他事项联动办理,减少申报材料26份、盖章8次,办结时限压缩70%以上,目前已在全省推广。

  二、实现企业发展环境成色更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亳州市不断加大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力度,推动政府职能向减审批、强监管、优服务转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改善。一是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创新搭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对符合条件的惠企政策全部按“免申即享”方式兑现。实现奖补资金企业“免申”、平台“智审”、资金“直达”,已累计上线“免申即享”政策1404项,通过平台发放奖补资金4亿元、惠及企业9680家。二是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一网通办。以优化结构、激发活力为导向,聚焦市场经营主体诞生、发展、退出全生命周期,创新市场经营主体开办“集成办”、转型“一次办”、注销“快速办”的一网通办模式,为市场经营主体“自由出生、健康成长、有序退出”营造便捷规范的营商环境。2023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场经营主体6.21万户,同比增长51.68%。三是全国首创“税信通”联合激励机制。2021年,在全国首创“税信通”联合激励机制,23个政府部门联合为A级纳税人推出40项激励措施,包括下调贷款利率、优惠各类保费、优先发放政策奖补资金等,让信用能“兑换”真实的物质和精神激励。2022年在全国税务系统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调查中位居全国前列;连续三年纳税指标在省对市营商环境考评中全省领先。四是推行工业项目分幢登记,不断释放工业企业“沉睡”资产。推行工业项目分幢登记,工业用地上房屋可以办理一本或分幢办理多本不动产权证,释放工业企业“沉睡”资产,提高工业企业贷款的灵活性及便捷性,有效解决工业企业不动产抵押融资难、贷款难问题。

  三、实现社会治理水平特色更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响应体系。”亳州市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不断探索,打造出多个亮点品牌,让群众安全感“看得见、摸得着”。一是建立“一镇一委一站”城乡基层火灾防控组织架构。创新建立“一镇一委一站”城乡基层火灾防控组织架构,实现了“四有”,即有策议事、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经验做法得到了应急管理部、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该做法已在全省推广。二是数字“全域感知”赋能社会“智”理。坚持用数据说话、决策、赋能,激发“全域感知”数据价值,构建以“城市大脑”“数据中心”为载体的新型基础设施智能管理平台,建立汇集112.41亿条数据的15个数据库,调用次数超61.02亿次,广泛应用于营商环境、民生热点、城市管理等多领域创新场景,让群众尽享“数字红利”。三是公开电话号码情系基层。面向社会公布了81位市县负责同志手机号码,完善“清单+闭环”工作流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接听群众和企业来电,已交办群众来电反映诉求1.95万件,办结1.91万件,其中群众表示满意和理解的达到93%。四是筑牢防溺水多维立体防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传统“人防+物防”的基础上,强化数字赋能,发挥警用无人机、AI智能视频监控和警报系统等“技防”支撑作用,筑牢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防溺水工作防线。共建设防溺水监测预警系统监控点位639个,全市溺亡事件起数、溺亡人数同比大幅下降80%和87.5%。

  四、实现党的建设工作本色更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我们的政治优势来引领和推进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亳州市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用党的建设成果服务一方百姓、润泽一方土地。一是纪检监察协作区建设领跑全国。2018年,为解决乡镇纪检力量薄弱、“熟人效应”明显等问题,亳州市坚持不增加机构、职数、编制,每4至5个乡镇(街道)设立1个协作区,全市全覆盖建立26个协作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累计处置问题线索8760件、立案2393件。赵乐际同志多次给予批示肯定。二是深化“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提升组织生活质效。创新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即每月10日组织党员讲一次“微型党课”、看一部警示教育片、每季度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质效。已连续举办六届“全体党员讲微型党课”比赛,登台授课党员累计50万余人次,受众356万人次;制作警示片74部,党员集中观看470多万人次。三是打造“党建领航·益企蓬‘亳’”品牌。制定《“党建领航·益企蓬‘亳’”项目服务清单》,建立ABCDE类名录,25家市委非公工委成员单位,量身定制惠企政策项目清单100条。举办“党建领航·益企蓬‘亳’”惠民惠企优环境服务集市活动,41家涉企单位集中“摆摊”,现场提供138项特色项目“一站式服务”,助力非公企业党建强、发展强,该做法在全省推介。

  五、实现三农领域改革亮色更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迫切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乘着新时代的东风,亳州市各项涉农改革顺势而行,点燃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引擎。一是“一户一块田”改革全国领先。2013年夏季,率先全面启动户均“一块田”改革,又先后探索出全村“一块田”、全村“两块地”、“一村两作区”等改革模式,破解农村耕地“细碎化”难题。“一户一块田”改革获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改革开放40周年40案例,相关做法在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二是实施“秸秆变肉”工程,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养殖传统、交通区位、秸秆资源等优势,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在全省率先开展“秸秆变肉”工程,通过组建“牛专班”、备足“牛用地”、启动“牛赛道”等一系列工作机制,促进肉牛产业发展。2023年上半年,亳州市肉牛规模养殖场276个,增长46.4%;肉牛存栏10.9万头,增长28.4%;出栏6.2万头,增长70.4%。该项工作获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肯定。三是构建“企业+职业农民+农户”三位一体“股权联盟”新体系。通过引进全国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构建“股权联盟”体系,凝聚企业、职业农民、农户三方力量,形成“资金、技术、土地”三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资源互补的股权架构,实现地权变“股权”、农民变“股民”、工厂变“职场”,形成“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农业增值、农村增益”的多赢局面。“股权联盟”实施以来,实现亩均增收165元,平均年节支增收650余万元。

  近年来,亳州市从小切口出发,还推出了“普惠金融示范区”、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亳州老乡,请您回家”助力青年学子创业、“1234”医保服务模式、“执行110”、工业项目“四证齐发”、营商环境问题“码上监督”、“民声呼应·暖心走访”等改革创新举措,从方方面面激发出改革活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改革、发展、稳定的良性互动。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亳州市将坚持用好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把握时与势,汇聚智与力,不松懈、不停步、再出发,以无比坚毅的改革意志、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奋进在新一轮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春天里”。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