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要让企业家能掌握自己命运

发稿时间:2023-06-12 13:56:55
来源: 东风独家作者:张维迎

  在2022年12月19日的和讯网财经中国年会以及第20届财经风云榜上,一场精彩的谈话展开了。

  主角是《财经》杂志的总编辑王波明,他的对手则是知名经济学家张维迎。两人的对话主题围绕着中国经济的走向。

  以下是这次对话的精华,强烈建议你阅读。

  王波明:张教授,你从三大支柱(消费、投资、贸易)的视角,对于我们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有何高见?

  张维迎: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我们谈谈对明年经济的预期。我要说的可能有些悲观。我们有那么多的聪明人,但他们却都在预测明年、下半年、下个季度甚至是下个月的经济走向,我认为这种做法过于短视。

  当我们的政策眼光只停留在下个季度或者下个月时,长远来看,这样的政策往往会带来反效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接下来,我想说一说我对“三驾马车”理论的看法。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待经济增长,但这并不能带来经济的持续增长。

  当经济真正好起来的时候,大家应该更多的关注其他的问题。消费和投资只是事后的数据统计,如果我们把这两个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那就彻底颠倒了事实。

  我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强调了十多年。消费本来就是生产的目的,如果我们为了保持生产而刻意提升消费,那消费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投资本来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和促进未来的经济发展,有好的投资才能带来技术的提升和生活的改善。

  但现在,我们为了保持经济增长而投资,投资的目标就变得无关紧要,只要能用钱创造出数据就行。再比如贸易,如果按照“三驾马车”理论,只有出口大于进口,贸易才能带来经济增长。

  而如果进口大于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会是负面的。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中,有一个统计项目专门列出了三驾马车对GDP的贡献比例。

  当贸易对GDP的贡献出现负数时,那就是贸易逆差的结果。按照这个理论,我们甚至可以取消所有的贸易,因为至少这样不会导致经济负增长。

  然而,贸易真正的好处在于让每个国家的相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得以发挥,进一步推动分工的深化,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所以,每次听到人们用三驾马车来分析中国经济时,我都感到很不舒服。

  我们用数学公式、统计等式来倒推应该刺激多少消费、投资和贸易,这是一种荒谬的思维。我们似乎总是喜欢倒着想问题。

  王波明:我们预计今年全年GDP增长将在3%左右。如果我们想要激发经济潜力,那必然离不开企业家的努力。但现在,企业家似乎缺乏信心,如何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呢?

  张维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时候,无论我们说多少漂亮的话,都无法真正鼓舞大家的信心。相反,如果我们实实在在做出一件事,那就可能让人们信心大增。最重要的是如何创造一个环境,让企业家觉得他们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我记得十多年前,我曾经给出过一个比喻。假设有两个人,一个在牢里,他知道有人在策划营救他;另一个人在牢外,虽然他是自由的,但他知道有很多人在追捕他。

  你认为哪个人会更有信心?显然,即使第一个人现在的处境很艰难,他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他的心态会更好。

  我们现在需要意识到一个问题:即使我们付出再大的努力,中国的经济增长也无法再像过去那样达到9%、8%的水平。

  为什么我们以前能有那么高的增长率?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我们有很多套利型的企业家。他们只需要复制已经被证明成功的技术,然后在有这么多人口的中国推广开来,就能赚钱,经济也就随之高速增长。

  然而,这种方法现在已经行不通了,我们已经复制了大部分可以复制的技术,下一步就必须依赖企业家的创新了,这就比较难了。

  没有一个国家能仅靠创新经济实现8%、9%的经济增长,甚至达到3%以上都很难,英美的发展史都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我们需要调整我们的心态。我个人认为,如果中国的经济未来能保持3%的真实增长,那就已经很好了。

  王波明:中国的经济如何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呢?

  张维迎:我们可以从过去学习。回想一下,是什么让中国的经济在80年代和90年代从破产的边缘恢复过来的?我们做了什么?我们解放了思想,实事求是,给了普通民众更多的自由,让他们觉得有追求的目标,觉得自己的命运可以掌控。

  如果我的命运主要由我自己来掌握,即使出现错误,我也只会责怪自己,而不是别人,那我就会有信心。

  我记得在1993年,有这么一句流行语:有些年轻人夏天穿着印着“点背不能怪社会”的背心。这就是说,社会已经给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如果你没能做好,那就应该责怪自己。这就是那种精神。

  而现在,我们一旦遇到不愉快的事,就会去责怪别人,而且只能责怪别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

  所以,让每个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只要这些事经过市场检验,能为别人创造价值,那么经济就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增长起来。

  3%的增长率就已经非常好了,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未来的经济需要依靠企业家的创新,而创新需要有长远的眼光,需要对未来有稳定的预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真正地夯实体制的基础。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明年的体制是否会比今年的更好,是否更有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发挥。过去的四十多年里,中国从一个贫穷和落后的国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无疑得益于"市场"的力量。

  然而,在市场被诋毁、贬低,甚至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的时候,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市场的力量呢?这不仅关乎我们的财富,更关乎我们未来的命运。

  在这个时刻,我们更需要捍卫市场经济,因为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理解和坚守市场经济的原则。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