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美科幻影视片的博弈与交锋

发稿时间:2023-02-09 16:30: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钮维敢 陈康

  2019年春节,由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作为贺岁电影横空出世,凭借其过硬的视觉效果和不俗的剧情设计,不仅刷新了中国内地科幻片的票房纪录,还接连斩获包括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在内的多项大奖,一举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发展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四年后,导演郭帆带着该片的前传《流浪地球2》再度与我们相逢,在视觉效果上实现突破的同时,真正实现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演绎,为全人类呈现了一部精彩又有深度内涵的超级大片。然而,这部质量极其高的科幻大片在美国却遭到了质疑和否定。在排片方面,尽管美国影评网站“烂番茄”的观众好评度达到97%,世界权威影评网站IMDb也打出8.0的高分,但《流浪地球2》在北美只有100多家影院有限发行(而美国拥有16000多家影院)。在影评方面,美国著名媒体《纽约时报》评论称,《流浪地球2》失去了前作的所有欢乐,取而代之的是错综复杂的故事线、漏洞百出的主题和混乱的政治潜台词。该评论充斥着美国对华固有的价值观傲慢和意识形态偏见,想必已看过该片的观众都知道,上述陈词纯属无稽之谈。《流浪地球2》显然遭到了美国的攻击与遏制,缘何如此?

  科幻影视片作为文化与科技密集融合的影视产品,不仅是一个国家影视行业上的王冠,也是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美国科幻片凭借其发达的影视制作工业水平和传播体系优势,长期占据着全球的科幻影视市场,成为美西方价值观的重要输出端口,并频繁向全球观众输出其西方“普世价值观”。其实,一些美国媒体对《流浪地球2》的污蔑和抹黑,以及美国对该片在美国传播的遏制,是中美双方科幻影视片博弈的现实缩影。这让人不得不思考这种博弈背后的本质因素。冷战时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Allen Welsh Dulles)曾说:“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由此可知,中美科幻影视片的博弈,其核心必然是两国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竞争。

  著名科幻作家西奥多·斯特金(Theodore Sturgeon)认为,科幻电影是关于“人类面临的某种困境,以及人类的解决之道”。仔细对比中美科幻影视片,可以发现两者在不同价值观的导向下,在对未来人类生存状况乃至发展命运的设想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传统的美国科幻影视片强调个人英雄主义、霸权主义和丛林法则。这种价值观或体现在美国科幻片《2012》中精英们乘坐政府为逃离灾难而秘密制造的诺亚方舟上,或体现在《火星救援》与漫威系列的科幻躯壳上。在美国科幻影视片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只有美国才是守护地球的唯一“使者”的错觉,尽管现实是这个国家曾在阿富汗、越南等地发动过一系列战争且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流浪地球》系列的出现,不仅打破了数十年来世界科幻电影竞逐场上美国独霸的垄断格局,也向世界呈现了中国在探索宏观宇宙、思考人类未来方面不同的价值选择。

  其一,人生而平等or社会精英至上。在美国科幻片《2012》中,世界级灾难来临前夕,各国政府秘密联合打造诺亚方舟以作逃生工具,但进入方舟的名额只分给了世界各国政客和工商业富豪等各类社会精英,普通百姓连生存这一最基本的人权都没有资格获取,其中一句经典台词是:“你看这些制造方舟的工人,他们制造了方舟,却没有机会登上方舟。”这也赤裸地暴露出资本主义世界“精英至上”的社会生态逻辑,即在真正灾难来临之时,绝大多数普通人如同草芥般地同地球一起被抛弃。反观《流浪地球2》中的剧情设定,当危机来临之时,联合政府积极建设地下城以最大程度保护全人类的安全。这种显著的区别源于中美价值观的不同。现实中的美国一味吹嘘其所谓“人权”,但实际上只有社会精英才配享用最好的资源,普通民众则永远是精英们的工具。

  其二,集体主义or个人英雄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美国漫威旗下的《钢铁侠》《蜘蛛侠》《复仇者联盟》等一系列科幻影片树立了众多的超级英雄形象。著名的硬核科幻片《星际穿越》中,也只是描述了两个超级精英努力跳出黑洞束缚从而拯救人类的故事。美国科幻片将其国家价值观隐喻在宏观背景中,实质上是通过科幻影视片的形式向全世界灌输个人英雄史观、否定群众史观,其目的是逐步使人民群众自我否定自己对于历史的决定性影响,最终结果是这种虚幻蒙蔽了人民群众被资产阶级压迫的现实。马克思主义从不否定伟大人物的历史贡献,但坚决反对个人英雄主义,并坚定相信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国科幻片的价值观亦是如此。从《流浪地球》中全球的救援队用“饱和式救援”重启行星推进器,到《流浪地球2》中为解决月球撞击地球的危机,世界各国超过50岁的航天员组成的“自爆团”用人工方式悲壮引爆月球上的三千多枚核弹,无一不展现超越国界与种族的集体主义,生动体现了真正的多边主义重要价值。

  其三,命运共同体or美国中心论。美国的科幻电影中通常渗透着霸权主义和美国优先等思想,不仅反映在其各类科幻片中所设定的美国拯救世界的剧情中,还体现在这些影视作品充斥着对中国和俄罗斯等战略对手形象的诸多抹黑。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近年来美国科幻片制作方觊觎中国巨大的影视市场,而尽量不在影片中直接抹黑中国,但其科幻片中输出的思想仍然是美国是世界的领袖,剧情设定也必然是美国或者是美国的英雄拯救世界,诸如《独立日》就是美国科幻片中传递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中心论思想的典例。该片通过描述世界各国面对外星人都无能为力,最终结果是美国工程师想出了解决办法,美国总统领导全球解决了危机,完美塑造了在地球面临危机后美国的救世主形象。《流浪地球》系列的剧情设定显然与之有别,在《流浪地球2》中,剧情演绎了地球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覆巢之下无完卵”的情境下,成立了世界各国共同的地球联合政府UEG(United Earth Government),并在联合政府的带领下,全人类协调一致共同化解了危机的惊险历程,诠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意义。

  从上述对比中可以看到,《流浪地球》系列力作已成功地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范式设定,并在科幻叙事框架下润物细无声地向世人展示了面对全人类灾难时的中国担当、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科幻片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宏阔视野中实现了对美国传统科幻片输出霸权主义、美西方至上和个人英雄主义等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甄别与摒弃,可谓其是中美科幻影视片之间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博弈与交锋。《流浪地球》系列不仅能成功促使世人在对比中更深度地透视美国长期污名化中国的“异质”价值观的狰狞本相,更能充分展现全人类自由、平等、和谐发展的本真。这是美国绝对无法接受的,因此借助压缩影片排片量降低中国优秀科幻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利用媒体力量对其进行抹黑和污蔑等方式去极力遏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总之,《流浪地球》系列向中国,也向世界传达了真正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这是对美式“普世价值观”的挑战与突破。而美国科幻影视片作为美国文化输出的有力手段,在宣扬和传播美国国家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方面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受意识形态敌视和丛林法则式的冷战思维影响,美国在利用科幻片等“软渠道”对华灌输其价值观的同时,丑化和压制中国优秀作品,以抑制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中国人民对本国的优越制度产生怀疑和否定,并阻止国际社会认清美西方唯我独尊的霸权本质,进而妄图逐步达到改变中国的“颜色”、逐步消灭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