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从数据看中国经济韧性和潜力

发稿时间:2022-08-12 14:55:29
来源:半月谈网作者:记者 毛振华

  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同比增长9.4%;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58万亿元,同比多增6329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22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3%……中国经济上半年数据近期集中发布。

  面对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及国外局势复杂多变等超预期突发因素,上半年我国经济不惧风雨,经受住了考验;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不断显现,国民经济企稳回升,二季度顶住下行压力实现正增长,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多个数据释放积极信号

  受乌克兰危机、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一些超预期因素冲击,上半年,我国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不减,经济运行出现波动。随着各地疫情防控举措有效实施,稳经济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动,宏观经济逐步回暖。

  以备受关注的外贸数据为例,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11.14万亿元,增长13.2%;进口8.66万亿元,增长4.8%。外贸进出口实现稳步增长,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贡献。

  6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5%,同比涨幅有所扩大,环比持平;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1%,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持平。这意味着在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背景下,居民消费价格运行总体平稳。随着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逐步畅通稳定,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

  6月,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2%,在连续3个月收缩后重返50%以上的扩张区间,传递出经济预期向好信号。6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54.7%,已是连续2个月明显回升。

  总体来看,3、4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前一月大幅回落,进入5月后,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不断显现,助企纾困、扩大投资、助推消费、稳定外资外贸等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有效实施,经济运行逐步企稳回升。

  消化不利影响因素

  尽管上半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推进,但“三重压力”仍在,国内经济恢复还面临不少挑战,特别是疫情不确定性、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依然影响市场主体预期和信心,不能掉以轻心。

  连续多年,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均超过50%。但今年3月份以来,全国多地疫情反复,上海、北京等消费中心城市出现较大规模疫情,对消费造成不利影响。

  在外需减弱与国内疫情共同冲击下,出口增速虽处于较高增长区间,但要警惕回落态势出现。上海疫情反弹冲击了企业生产和供应链。4月出口回落,5月复工复产加快、供应链疏通和外贸企业赶工,最终出口超预期增长。此外,主要商品的出口增速出现分化,服装、箱包、社交娱乐产品的需求增长较快,带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延续较高增长,但医疗仪器及器械等防疫产品的出口增速放缓。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经济增长短期内不容乐观,将对我国带来影响。今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明两年的全球增长预期从4.4%下调至3.6%。在美国发布6月CPI当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发文称,全球经济前景已趋于暗淡,2023年或许比2022年更加艰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再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7月13日,江苏远洋“远诚”轮从泊位驶离 季春鹏 摄

  着力稳经济防风险

  我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强、空间广,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在保持平稳增长中仍有较大潜力可挖。

  下阶段,要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抓住经济恢复关键期,狠抓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不断巩固经济恢复基础,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各地持续出台有针对性的纾困和帮扶政策,提振需求。除抽签式发放消费券外,将消费普惠和加大对生活困难、“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帮扶力度相结合。对于汽车等重点消费领域,打破地域分割,释放消费潜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些将成为推动下半年经济继续复苏的重要发力点。

  为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内需,基建投资将扮演重要角色。4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基建投资作为逆周期调节重要抓手,稳增长效果突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当前,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仍需付出更多努力。这需要继续通过助企纾困,保市场主体稳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做好就业服务和兜底保障等。各地要落实落细各项稳就业举措,压实责任,切实将稳就业这项民生头等大事办好。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对各类金融风险保持高度警惕。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进一步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提前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