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千方百计保障改善民生

发稿时间:2022-08-04 18:03:18
来源:中国改革网

  编者按:2022年7月30日-31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与中共江西省新余市委、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民生系统集成改革暨“新余实践”高层研讨会。本文为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改革办)副主任王智卿所做的经验交流实录。


  作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长春素有汽车城、电影城、科教文化城、森林城、雕塑城等美誉,幅员面积245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6.7万人。

  今天的长春,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为引领,着力打造工业强市、农业强市、生态强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区域消费中心、文化创意中心“三强市三中心”,努力实现振兴发展率先突破。

  具体战术是推进“六城联动”。一是依托一汽、长客,全力推进国际汽车城,目标是到2025年汽车产值要达到1万亿以上;二是依托农业优势打造现代农业城,国家刚刚批准长春建设国家农高区,力图在稳产高产基础上,突破种子“瓶颈”,加强黑土地保护;三是依托生态优势建设“双碳”示范城,发展清洁能源,打造“北方氢谷”;四是凭借科技优势建设科技创新城,最近成功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五是发挥辐射作用建设新兴消费城,实现由“省域消费中心”向“东北亚区域消费中心”目标迈进;六是体现文化特色建设文化创意城,长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辽金文化、明清文化、红色文化、关东文化等多样纷呈,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消夏、避暑更是城市的旅游特色。

  近年来,长春经济实现了健康发展,在副省级城市中实现了进位争先。2021年主要指标,全年GDP完成7103.1亿元,增长6.2%,两年平均增速居东北四市首位。今年3月,长春爆发新一轮新冠疫情,每天新增感染者一度连续在千人以上。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坚持以最大决心与病毒展开殊死较量,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城市在较短时间重归正轨,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下降9.9%,好于预期增速5.1个百分点。

  疫情不仅影响经济,更影响民生。一直以来,长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每年实施一个“幸福长春行动计划”,为群众办了一大批好事实事,获评“十大美好生活城市”。但今年疫情发生后,给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特别是民生工作带来的严重冲击,是难以想象的。从爆发到实现社会面清零,在两个月的艰苦鏖战中,市委、市政府一手抓抗疫、一手保民生,广大市民面对长时间静态管理和生产生活困难,自觉服从防疫大局、主动投身抗疫一线,相濡以沫、共克时艰。下面,围绕应急状态、特殊时期的民生保障,结合长春的民生实践,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是建立领导包保机制,做好民生保障的“主心骨”。疫情发生后,省、市级领导以上率下、靠前指挥,第一时间完成平战转换,启动集中办公模式。同时建立并不断强化包保机制,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包保作战单位,县区级领导负责街乡,市区两级机关干部下沉社区,迅速形成上下贯通、覆盖全面、运转高效、执行有力的四级联动扁平化指挥系统和运行体系。疫情结束后,这一经验做法得到固化和深化,形成了“部门主要领导包街道、副职领导包社区、处级干部包小区、所有干部包楼栋”的组织体系,平时参与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战时”帮助抓防控、抓保供、抓稳定,平战结合、一插到底,让家家户户的民生实事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心头大事。

  二是成立临时党支部,构筑民生保障的“桥头堡”。长春在出现疫情的第一时间就发出动员令,有力有序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进入“战时”状态。市直机关53个部门迅速集结,通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的方式,在疫情防控一线成立5968个临时党支部,并协同业委会、物业公司、小区志愿者成立小型“防疫指挥部”,把疫情防控的“桥头堡”建在最前沿。市委组织部组织80名局级干部到疫情重灾区牵头包保小区,和其他志愿者一道值守卡点。市纪委监委成立“红连心”党总支,与社区网格长结成“1+1”对子,线对线与居民沟通,面对面讲清防疫要求,到门入户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全市15900名机关党员干部分多轮次奔赴最前线,夜以继日战斗在党员责任区、责任岗,逐家逐户敲门扫楼、摸清底数,督促居民进行核酸检测。从街道到社区、从小区到村屯、从医院到方舱、从隔离点到核酸检测点,在最艰难、最关键的岗位,一直都有临时党支部第一书记和党员们奋战的身影。

  三是强化“三长”联动机制,搭建民生保障的“连心桥”。早在2020年3月,长春便开始实施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联动机制,其中网格长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楼栋长和单元长多为退休老党员、热心居民等。经过2年实践,已经建立起一支熟悉情况、乐于奉献、履职尽责的基层治理志愿队伍。疫情发生后,在社区党组织的号召下,全市9.2万名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积极投身抗疫一线,把所有社区转化为由“三长”精准管理的网格防控圈,全力以赴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为了解决居民买菜难的问题,他们化身“联络员”“采购员”“服务员”,保障居民们的“米袋子”“菜篮子”。南关区设置78个大型配送点、611个小型配送网点,通过“第三方+志愿者”的方式,将生活物资送到居民家门口。宽城区创新工作方法,率先在全市开通小区“一米便民店”和“流动大篷车”,丰富了物资保供方式。与此同时,针对独居老人、重症病患等特殊群体,每天都进行电话询问,有的还会组织专人为老人们做好一日三餐,统一配送至家中。进入4月份,到了备春耕的关键时期,但疫情却仍然胶着。为了不误农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长春及时组织农民返乡,“三长”又一次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快速摸清返乡农民底数,做好信息登记和审核、材料上报、信息确认、小区放行等工作,在短短20天内,6.5万滞留长春市区的农民成功返乡,做到了点对点对接和闭环管理,春耕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生产序时进度达到了历年同期水平。

  四是发挥联防联控作用,绘制民生保障的“同心圆”。疫情发生后,社会各界一齐上阵、尽锐出战,以实际行动为抗疫贡献力量。团市委组织号召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广大志愿者报名参与防疫工作,仅一周时间就有上万名各行各业的青年志愿者线上报名,他们在第一时间走出家门、投入战斗,扛起了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志愿者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每天连续十几个小时奋战在流调排查、核酸采样、紧急护理等领域,仅在长春新区就承担了21个采样点的核酸检测任务,单日检测口咽拭子高达4万个。长春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代表全市2400家企业先后捐赠了15万元的物资和现金,以源源不断的爱心之举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经开区热力集团在多名社区干部被感染、整个社区面临瘫痪的关键时刻,由董事长带领31名职工组成工作队,会同街道10名干部,接管大连路社区,全面开展核酸采样、抗原自测盒发放、物资保供、值班巡逻以及密接排查转运等工作,仅用一周时间就扭转了疫情防控不利局面,实现小区病例清零。佐丹力集团在疫情爆发之初多方筹措,仅在4天时间内就捐赠了20余万套医用防护服、总价值600余万元的防疫物资,有力纾解了物资不足的问题。

  五是千方百计恢复经济,镇好民生保障的“压舱石”。疫情相对平稳后,妥善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吉林省、长春市今年的目标都是“止跌、回升、增长”,即上半年止住下滑势头,三季度全面回升,全年力争实现正增长。现在看,实现这一目标趋势向好,也只有稳住经济大盘,保障和改善民生才有了基础和前提。

  一是稳住工业。一汽五大主机厂日整车产量1个月内由100辆恢复到6000辆满产状态,一汽红旗蔚山工厂、一汽-大众长春工厂创日产量历史新高。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助企举措,制定出台稳定经济“46条”、支持市场主体纾困“24条”、帮助中小微企业“28条”、促进消费回补“29条”等系列政策,市县两级拨付25亿元直接补贴,直接政策红利超300亿元,受益市场主体达122万户次。全市市场主体发展到136.5万户,同比增长18.3%。

  二是扩大投资。上半年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222个、开复工率同比提高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降幅环比收窄12.9个百分点。总投资358亿元的奥迪一汽新能源项目奠基,计划2024年底投产,规划年产量超30万辆,成为我市汽车“新四化”关键里程碑。加强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申报,已发行263亿元、同比增长200%,发行额度居东北四市首位。

  三是激活消费。开展“端午欢乐购”等200余场促销活动。定向投放大宗商品消费券2.3亿元,拉动消费26.5亿元。成功举办汽博会,最大限度促进汽车销售。出台一系列稳定房地产新政,发放购房补贴1.5亿元,线上线下同步举办房交会,增加商品房销售70万平方米。开展“夜经济”等示范试点,提升消费体验,推动建设新兴消费城。上半年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5.7%,降幅比1-5月收窄7.5%。

  四是稳定就业。出台促就业53条政策,开通“点对点”就业直通车,充分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4.5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9万人次。为20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为近3万人次无法外出务工和因疫滞留人员发放救助金,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五是建好城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速推进城建重点工程,机场三期加快推进,轨道交通7条线路全面复工,实施改造284个老旧小区。特别是强力改善交通状况,综合实施242项治堵措施,全市路网平均车速提高6%。

  为积极适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市委改革办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首先是加强系统谋划,计划落实103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第二是在原有10个深改委专项小组基础上,增设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深化改革专项小组,以改革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突发疫情应对处置能力。第三是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按照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目标,出台5.0版改革举措,围绕市场准入准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12个方面开展新一轮攻坚。优化政务服务,建立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推进全流程审批系统进驻试点社区,实现31个跨层级事项政务平台一次办理。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供“管家式”信用修复服务,推动融资信用平台与国家对接,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