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早起步,布好种业发展“先手棋”。自1973年楚雄州种子公司在元谋县大塘子村加代繁殖玉米种子获得成功后,元谋县审时度势,把冬繁制种产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加以培育发展,实现了种子产业的早谋划、早落实、早起步。通过多年的培育,逐步形成了以蔬菜和麦类为主的“引育繁推”现代产业体系,为保障国家农产品种质资源安全、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探索了新的路径、贡献了新的方案。一方面,保障了国家粮食(麦类)优质种子的供给,藏区和西北、东北等地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小麦、青稞在元谋加代扩繁,如“藏青20”“藏青690”“藏青16”“藏青17”及“13-6927穗行”等优质麦类品种。在元谋加代扩繁,有效缩短了育种年限,每年2000多亩近40万公斤的种子,可保障全国400多万亩的麦类种子供应。另一方面,支撑了全省农业产业发展,全县每年生产近6亿株工厂化蔬菜种苗,可提供元谋及其他地区20多万亩大田蔬菜种植,带动20多亿元蔬菜产值,为全省推进蔬菜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种苗支撑。
自主研发勇创新,走好种业发展“关键棋”。为严防种子种源“卡脖子”问题,元谋县强化自主创新,着力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实施院士、专家新品种中试及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新品种研发及技术创新奖补、种子种苗繁育和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发、良种繁育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先后挂牌成立“方智远院士工作站”“王琳基层专家科研工作站”等6个工作站,全县引进外来具有高级职称、博士学历等科研人员207人,完成全国育种项目86个,“云松花11710”“青梗松花W1332”等多个高端蔬菜种子和马铃薯、蔬菜、花卉、烟草等作物病毒病研究成果在全国全省推广应用。实现了蔬菜种业“卡脖子”技术突破,打破了部分蔬菜种子被国外“卡脖子”的垄断,比如:云南思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花椰菜、黄瓜、南瓜等5个品种种子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品牌;云南金诚种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金诚2号”“金诚红迪”等8个番茄品种获得“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元谋金辉冬早蔬菜有限责任公司的“瑞佳1611”“冬早红甜”番茄种子获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前,全县获制繁种专利14项,制定蔬菜种子生产技术云南省地方标准6项(花椰菜、萝卜、菜豆、不结球白菜、黄瓜、莴苣)。金诚种业、思农种业自主研发的16个蔬菜品种在国家农业农村部进行了登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园区示范促带动,下好种业发展“核心棋”。强化园区、基地示范带动,引导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向产业园集中,培育壮大现代种业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小丙岭蔬菜良种加代扩繁育制种示范基地提升建设、省农科院热区所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工程,投资3.76亿建成元谋南繁种业基地建设项目,建成现代种业科技园区。建设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基地,按照“一轴、两中心、三基地”(“一轴”即以108国道为轴线,南北纵贯发展;“两中心”即种子科研中心、种子交易中心;“三基地”即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基地,工厂化育苗基地还有种子的加代扩繁基地)的全产业链规划布局,加快建设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基地。目前,规划总投资30亿元的元谋种子小镇项目已顺利启动,已整合财政资金3417万元,完成97亩土地流转及土地平整工作。
引育繁推一体化,谋好种业发展“长远棋”。建设元谋现代种业“引育繁推”一体化展示园,切实提升元谋种业产业链。投资1.8亿元建成“云南元谋现代种业科技园”,投资3865万元建成藏区青稞加代育种基地。聚焦种子端“保、育、测、繁、推”全产业链打造,实现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流通链贯通,到2025年,力争全县冬繁制种面积达5万亩,种子产量达500万公斤;工厂化育苗基地达80万平方米以上,年出苗15亿株以上,种业综合产值达15亿元以上。目前,全县培育发展30个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蔬菜工厂化育苗社会化服务,共建成育苗钢架大棚486个,设施面积46万平方米,育苗规模6亿株/年,蔬菜育苗产值2.4亿元。
打响元谋种业牌,落好种业发展“致胜棋”。全力构建“元谋造”区域种业品牌体系,高质量连续举办3届蔬菜种业博览会,共有全国884家企业、科研院所和3560个果蔬品种参展。目前,中国农科院、青海农科院、中国农大、云南农大、新疆石河子大学、沈阳军区后勤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正达、日本瑞繁、台湾农友等近100家科研单位和种子生产企业在元谋从事冬季种子繁育与杂交后代加代鉴定工作,元谋县已成为以春小麦、十字花科蔬菜为主的国家级第二大冬春种子繁制种基地,全国最重要的南繁育制种中心、全国最大的花椰菜种子育种基地,元谋种业品牌影响力及知名度逐年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