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委深改办副主任冯鹏举
大庆市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实现路径,充分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把方向、谋大局、定举措、抓落实主导作用,团结带领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形成了一份“大庆答卷”。
一、突出“地尽其利”,抓实基层基础,全力筑牢乡村振兴“主阵地”
有固定场所,党建活动才会有依托。大庆以高标准建设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为重点,统筹区域党建,聚焦服务质量,整合优质资源,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一是在建设上执行标准化。制定《大庆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工作方案》,区分规划建设、功能定位、设施配置、管理运行、作用发挥、基本保障等重点领域,规定形象标识、场地规模、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等具体事项,实现中心“实用性、吸引力、便民度”三统一。按照有主题鲜明的党建文化氛围、有明确的服务事项清单及服务流程、有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有必要的办公设施“四有”要求,瞄准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四化”目标,强化配套建设,保障运行高效。目前,全市达到“四有”“四化”标准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已占总量的70%。
二是在服务上注重便捷化。围绕打造“15分钟服务圈”,重点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积极整合党群、民政、医保、社保、金融等便民大厅服务窗口,全面公开服务范围、事项和流程,提档升级硬件装备和软件功能,配套信息采集、资料存储以及24小时智能自助服务终端等办公设备,整理编制业务指南,安排专人办理业务,实现了村民“一窗办结、一次办好”工作目标。目前,全市331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共设立便民服务窗口1300多个,每个窗口日均办理民生事项20多件,实现党群服务“零距离”、干群关系“心贴心”。
三是在管理上推动规范化。为有效防止“重建设、轻管理”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健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制度,对中央、省、市以及县乡投资建设的活动场所,统一将产权划归乡镇所有,并由所属县区组织部门统一保管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产权证。实行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强化场所和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养护和修缮,确保场所正常运转,避免“打滑”“空转”现象。建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电子档案,及时更新信息,确保各级党委随时掌握活动场所变化、实现动态管理。
四是在功能上力求多样化。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党建阵地、服务平台、活动中心、党员学校、信息枢纽5个基本功能+多个自选功能“5+N”模式,开展学习教育、会商议事、活动管理、党群服务、宣传展示等活动。实施以基础工作规范化、基层保障常态化、基干力量专业化为重点的“三基”建设,明确对象、标准、等级、步骤等内容,通过全面梳理问题、制定工作方案、强化问题整改、加强督导检查、开展达标验收等推进措施,推进村党组织“三基”建设全面达标、全面过硬。
二、突出“人尽其才”,抓实干部队伍,全力配强乡村振兴“生力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队伍是根本、人才是关键。大庆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需求,以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作为着力点,务实高效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本领过硬的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多元化人才支撑。
一是配强乡村领导人才。借助村(社区)“两委”换届契机,动员本乡本土优秀大学毕业生、创业返乡青年、致富能手等进入村“两委”班子,换届后班子成员中有致富、带富经验的超过1300人,占比达到38%。通过开展任期考核、组织职能部门联审等方式,全方位考量干部综合能力素质。制定《关于加强全市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将村党组织书记工资待遇细为基础补贴、绩效补贴、激励奖金三项,通过差异化处理拉开档次,树立起奖优罚劣鲜明导向。将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分批次组织482名村党组织书记到先进地区轮训学习,开展政治理论、生产技能、经营管理、政策法规等培训,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
二是配强乡村后备人才。实施“千名后备力量”计划,采取个人自我推荐、党员群众民主推荐、村“两委”成员署名推荐、乡镇党委组织推荐以及理论知识考试、面试考评、组织考察、实践考验(试用期一年)的“四荐四考”方式,每个村公开选拔不少于2名书记或主任助理作为村级后备力量。目前,全市已有村级后备干部978人,其中,446名表现优秀的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19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逐步成长为“领头雁”。
三是配强乡村专业人才。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有大量专业化人才保驾护航,才能实现从“土里刨食”到“土里掘金”。大庆市先后选派50名农业专家到县区、乡镇挂职,组织1000余名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密切跟踪培养新型经营农业主体带头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农业科技人才以及“田专家”“土秀才”等产业项目人才2100余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村专业人才队伍成为美丽乡村“靓丽风景线”。
三、突出“物尽其用”,抓实致富增收,全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大庆市持续放大政策的红利效应、项目的辐射效应、资金的撬动效应,多措并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农民有活可干、有钱可赚。
在政策设计方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意见》,因地制宜出台19个相关配套文件,指导全市482个行政村全部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村级自主发展产业项目铺平了道路。设立2756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对发展前景好但缺少启动资金的18个集体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促进村级增收近100万元;争取中央、省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5130万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09个。
在产业育成方面,市级层面制定《大庆市乡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围绕实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工程,确定玉米、水稻、杂粮、水产、中草药等13个农业产业体系,有效延伸了农产品价值链和产业链。各县区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分别明确各自产业定位和主攻方向,比如,大同区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谋划立区农业产业相结合,重点发展奶山羊养殖项目,通过整合扶贫资金、乡村振兴资金、村集体资金等4620万元,带动53个村实现集体增收264万元;再比如,林甸县紧抓产业扶贫项目政策发展光伏产业,利用村级废弃地建设47处光伏扶贫电站,促进村级增收超过1300万元。
在鼓励激励方面,建立完善绩效考评奖励办法,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效显著的村,根据村党组织书记实际贡献,按照创收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并在公务员考录和事业编招聘中予以倾斜,截至目前,先后有5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考录为公务员、26名进入事业编或享受事业编待遇。与此同时,全市各级涉农部门立足职能作用,推动政策打包、资金打捆“结出硕果”,2020年全市新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378个,年收入超过5000万元,为高质量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稳固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