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经验与推进路径

发稿时间:2020-12-10 15:43: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吴佩芬

2020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乡村文化振兴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灵魂。

第一,乡村振兴必须文化先行。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同时,思想文化层面的精神引领,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可见,乡村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精神引领作用。

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需要不断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当前,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同时,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补短板、强弱项。为此,我们亟须加快乡村文化建设,补齐乡村文化发展短板,这是满足农村居民文化需要、增强农村居民精神力量的客观需要。

第二,我国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经验。面向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对这些经验加以概括总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以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根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否健全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着乡村文化的发展水平,影响着乡村文化振兴的顺利推进。进入新时代,中央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文化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为着力点,把牢乡村文化振兴的命脉。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延续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传承和保护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从2013年到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就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作出具体部署。此外,国家还颁布实施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等。通过这些政策措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保护,我们也进一步把牢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命脉。

以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激活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核心在乡村文化人才。为聚天下文化人才而用之,党中央、国务院多措并举:一是本土育才,培养和造就乡村本土文化人才。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乡村工匠、文化能人等的培养和培训,扶持乡土文艺团组发展,更好地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二是广聚英才,鼓励和引导文化人才回归乡村。三是重用贤才,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要创新乡贤文化,发挥乡贤在传承乡村文明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以上重要举措,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以乡村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破解乡村文化供需失衡的结构性矛盾。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近年来,为了解决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失衡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乡村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如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服务管理模式、推出“菜单式”和“超市式”配送文化供给模式、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等,现已取得明显成效。

第三,新时代我国乡村文化振兴的推进路径。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正面临乡村公共文化软件设施建设、乡村传统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乡村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等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着力。

一是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软件设施建设,促进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乡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建设,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农村地区应依附本地的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传统文化符号,盘活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传统文化产业品牌。同时,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实现乡村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化消费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是壮大专业化乡村文化管理队伍,提升乡村文化建设的专业化水平。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建立一支懂文艺、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化管理队伍。这就需要继续选拔和任用一批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等驻村干部从事乡村文化组织和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乡村文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乡村文化管理人员与城市文化管理人员享受同等水平的工资福利待遇。

四是提升乡村文化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要提高乡村文化治理效能,实现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关键是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治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步伐。

(作者系天津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