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徐清泉:大变局下如何谋划文化发展

发稿时间:2020-11-30 15:00:40
来源:解放日报

    当前一段时间,是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文化作为规划编制的题中之义,作为现代民族国家追寻和平发展梦想愿景的精神依托与身份表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也会遭遇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有鉴于此,深入分析大变局中的文化发展时代特点,科学把握十四五文化发展建设的关键环节,就显得格外重要。

  通过媒介化赋能做大参与主体和创业主体数量级

  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来审视。

  对大变局作百年未有的时间限定,意味着现阶段发生的时代变化,无论从力度上、频率上、范围上来看,还是从确定性因素、不确定性因素来看,都是过去百年间绝无仅有的。

  从文化发展自身及影响文化发展建设的制约因素来研究考察,可以十分清晰地发现以下几方面显著影响:

  首先,文化在全球总体发展中的权重有大幅度增加,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衡量文化发展水准的又一种表述。2016年,联合国发布的有关报告就已直接命名当今时代为文化时代

  文化时代的出现,与21世纪以来文化呈现的普泛渗透化、跨界融合化、主体模糊化发展趋势直接相关。目前,文化几乎扩张渗透到了所有行业、产业,产业的文化化也已成为提升品牌附加值的必由之路,文化与其他行业、产业间的跨界融合成为新常态。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所谓的文化+”“+文化

  其次,美国近年来奉行的单边主义以及逆全球化潮流,强化了而不是消弭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价值观壁垒,划线站队政治正确成为一些受裹挟国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经贸乃至文化交流徒增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最后,互联网通信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等叠加融合与全面普及,既从产出规模、产出效能、传播速率等诸多方面让文化发展建设实现了巨大跨越,也通过为民众实施媒体化赋权媒介化赋能,做大了文化建设参与主体和创业主体的数量级,为文化的创新超越提供了无限可能。

  在此特殊背景下,立足世情、国情来谋划十四五文化发展建设就尤为需要考量、把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在创新发展中体现出的时代规律。

  警惕陷入由特定推送营造出来的信息茧房困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化发展的基本盘。

  假如说20年前的文化发展模式尚处于1.0时代的话,那么今天已经进入2.0时代乃至3.0时代。其间,文化发展建设隶属于人类精神内容生产的根本属性没有改变,依托个人或团队扎根现实并实施文化审美内容的原创逻辑没有改变,但借以开展文化创新的媒介、工具、手段、流程、平台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简单沿用1.0时代的规划套路来谋划文化发展建设,难以做到有的放矢。

  明智的做法,理应是顺应以下四个方面的时代变化趋势:

  一是文化网络化。

  当今几乎所有的文化生产实践与文化投入产出,都或多或少地要和互联网发生关系。离开了互联网,很难让文化发展成果传得远、传得广。网络空间已成为当今时代最具受众关注度的文化信源和公众舆论场。实施媒体融合的第一要务就在于,传统纸媒、广电媒体等要对接融入互联网平台,实现网络化传输供给。

  二是文化数字化。

  这可以说是媒体融合的又一个着力点所在。日常的线下文化生产供给和消费服务,一旦实现了互联网呈现及多媒体嵌入,就相当于实现了线下线上融合、新旧媒体融合。

  此外,优秀文化典籍、文物图像文字的保护性开发,也需借助多种手段实现数字化扫描、翻拍、摄录、存储、展示等转化。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让它们再现生机活力,进而真正惠及子孙后代。这同样是文化数字化的必由之路。

  三是文化虚拟化。

  这是当今时代最能以高科技手段拓展文化想象力、施展人类创新才干、再现文化时空意象的趋势亮点所在。举凡数字电影技术中的自然灾变电脑特技、古代军团的大规模集群作战特技、科幻影视作品中的未来场景、全息投影等,都仰赖于数字虚拟技术的贡献。

  四是文化算法化。

  算法通常和信号传输速率、计算机算力以及人工智能发达水平密切相关。当前,联网的智能手机用户已占到全民的八九成,微信、抖音等社交娱乐App更是全球盛行,网媒广告精准投放,社会信息借助新闻算法定点推送,这都得益于互联网传播技术尤其是4G5G技术的迭代进化。可以预见,区块链、物联网及人机融合等技术的普及和升级,将进一步让文化供给与消费受制于算法、算力。

  应当看见,虽然文化在当今时代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但它必然还需遵循自身特定的发展规律。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算法化说白了也是双刃剑。缺失人文的考量和谋划,足以让文化发展建设走偏、跑斜。

  例如,网络空间在真实创造、生产和展现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像标题党泛滥、谣言四起、网络暴力、洗稿剽窃等泥沙俱下的伪文化、反文化乱象,严重干扰了公众的认知。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与这类乱象完全无涉,但网络算法不加规约的应用,也会让广大网络用户在不经意间陷入由特定推送营造出来的后真相境地及信息茧房困局,从而削弱人们对客观现实真实性作出理性、全面判断把握的能力。

  不管怎样,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更不是舆论飞地。我们必须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使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就此而言,即便我们主动顺应上述发展趋势,也需要在谋划十四五文化发展建设时以我为主地力争社会效益至上,进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交集互补中确定共赢边界

  从表面上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文化发展建设开辟了更大空间、预设了无限可能。然而,伴随这一大变局出现的多重变量,也是以往从未遇到过的。

  假如说既往的文化发展建设遵循的是相对单一的线性发展逻辑,那么今天遵循的就可能是散点化、多样式的发展逻辑。因为当今文化的原生场域、主体构成、愿景诉求不再单一。在此逻辑下谋划十四五文化发展建设需要恪守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坚持人民性与导向性的辩证统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开展一切工作包括文化工作的基本原则。必须看到,滋养文化、创新文化、承载文化的原动力和支撑点来自人民。但是,坚持人民性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加甄别、没有立场地盲从众意。在听取民意的过程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性尤为重要。

  事实上,文化发展建设的基本盘再怎样变,都不能脱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这一基本原则。新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曲折中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时代跨越,就是因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的意识形态为引领,从而不断走向胜利、不断实现超越。谋求大变局中的文化大发展,同样离不开以此先进的理论为指引。

  第二,坚持公益性和市场性的辩证统一。

  文化的生产供给在消费上虽然比不上衣食住行的刚需,但毕竟事关人的精神引领和灵魂塑造,所以保障基本文化供给消费的公益性是应当不断强化的原则。

  与此同时,也不能对坚持市场性有所淡化甚至偏废。市场性是确保文化生产供给实现更有效、更广泛配置资源、资本要素的制胜手段之一,也是促进文化事业、产业实现扩大化再生产的依托所在。在此过程中,行政管理和规划调控应当与其实现正向组合,从而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建设的全要素生产率。简单来说,市场性与公益性要在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交集互补中确定共赢的、弹性的操作边界。

  第三,坚持娱乐性与教育性的辩证统一。

  大变局中最具受众关注度、参与度的社会文化热点,应该说就是移动新媒体的普及以及万物万人的泛娱乐。休闲娱乐是人类寻求身心愉悦的自然天性,教育教化是人类求得文化正义与文明延续的根由所在。就此而言,没有道理放任泛娱乐成为脱缰的野马。

  展望十四五时期,谋划文化娱乐产业做大做强的时代旨归,还得坚守娱乐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力求让娱乐不越界、不出格,力争让教育、教化细雨润无声。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