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卢毅:党史研究既不能回避失误,又不能以偏概全

发稿时间:2020-11-09 15:35:28
来源:北京日报

    在党史研究领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一些学者用当时档案开放的难得机会撰写了一批严谨之作。但毋庸讳言,因为惯性使然,那些成果还带有较浓厚的传统党史编撰色彩,存在着史料单一、人云亦云、不够深入等不足。

还有许多党史著述仅是简单罗列中央文件和领导人讲话,缺少普通党员和民众的身影,看不到基层组织的活动,只有宏大叙事,缺乏历史细节,只有上层决策,未见下层互动,结果往往将一部本来生动丰富的中共历史画卷写成了枯燥无味的八股。

所幸的是,这种状况如今有了很大改观,党史研究渐呈一种复兴之势。近年在学界颇具影响力的学者,大多与党史有关。正是他们的奋力耕耘,才使党史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与发展。

近年来党史研究为何能取得突破?我以为,党史从来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因而拥有广大的阅读市场。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日益需要了解真实的历史,这就为党史研究的进步提供了驱动力。

这些年,一些学者开始尝试用实证的史学方法来研究中共党史。他们分析注重细节,论断强调证据,力图通过对历史细节的丰富展现,还原被遮蔽的历史真相,接续断裂的历史链条,为学术界呈献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极具功力之作,产生了很大反响。这种努力及其取得的成绩本身就预示着,只有用纯粹的实证史学方法,党史研究才能有所突破和深化;同时也只有把历史细节告诉读者,才能真正有说服力和生命力,形成广泛的影响。

综观这些成功之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对历史细节的发掘。既能满足读者渴望了解真相的需求、扩大受众群体,同时更深入细致地来看,其实也有利于人们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共成功的来之不易。正如有论者所言:“殊不知,曲折的历史、充满坎坷的历史,才是最为打动人的历史。”在传统的党史著述中,中共与民众之间似乎是“挥手”和“跟随”的关系,将复杂的历史进程简单化,忽略了革命动员的艰难性。只有摆脱以往那种“政策—效果”的单向思维,把革命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讲全、讲深、讲透,才能真正打动人。

当然,还需要注意党史研究中的另外一种倾向,即一味渲染一些负面现象。如今有些人打着“恢复历史真相”的旗号,以挖掘历史细节为名,摭拾个别材料,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故意编造谣言,片面夸大革命和建设中的失误。

实际上,这种只关注历史某些支流和局部的研究,与事实相去甚远,不仅无法从全局和趋势上解释中共革命和建设的成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历史的主流。

正如列宁所指出:“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的方法了。罗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们个别的情况。……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都不如。”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党史时,必须着重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否则极易陷入某种支流不可自拔。

况且,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敢于承认失误并善于纠正错误,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因此,党史研究既不能回避失误,把艰难曲折的历程直线化,又不能以偏概全,必须在充分展现历史细节的同时不偏离历史主流,不仅要看到历史上的某些失误,更要看到党纠正错误并最终走向胜利的这一趋向。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推出有说服力、广大读者愿意看的成果,也才能把党史做成真学问。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本文根据《历史的细节与主流》的结语编辑]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