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础强保障。一是完善组织建设。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乡镇学校党组织建设,按照“单建”“联建”等方式,建立86个党组织,选优配强54名党组织书记,实现教育系统党的组织和党组织书记配备全覆盖。二是优化学校布局。制定《新和县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规划(2018-2020年)》,按照“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乡镇集中、小学按片建设、以片带点、就近入学”的原则,农村以人口大村、区域中心村为重点,新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4所。三是均衡设施配置。成立专班对全县学校教育设施设备进行大摸底,合理调配桌椅、图书、书架、教学仪器等资产;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统筹县财政资金,为67所学校配置班班通等。
坚持外引内培,建强队伍打基础。一是建立教师引进机制。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思路,先后多次选派教师招聘团队赴甘肃、陕西、河南、四川等地高校,累计招聘教师2306人;按照“换血、输血、造血“的思路,持续推进教师转岗分流,不断缓解师资不均衡矛盾,优化教师结构,先后转岗分流教师941名,为全县提升教育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建立多元培训机制。依托“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职业能力,累计分批分时完成教师培训700余人(次);邀请浙江丽水市专家到新和讲座10场(次),听讲教师达2000余人(次);选派68名书记、校(园)长分批赴浙江丽水进行学习培训。持续推进教师轮岗交流,累计校长和骨干教师轮岗交流90人(次)。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开展评选“师德标兵”“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等活动,将师德师风表现与教师资格认定、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及评优推优直接挂钩,营造全县良好教书育人氛围。
坚持思政先行,守正育才定航向。一是突出规划引领。推进学校德育建设,制定《新和县德育教育体系化建设实施方案》,努力实现智育、德育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奠定学生终生发展基础。二是丰富育德载体。促进学校德育内涵发展,推行思想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工作模式,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对不同学段学生设置不同育人目标,引导学生在不同阶段(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培养10个以上好习惯、好行为。三是传承“红色纽带”。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力培养教师、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制定《新和县教育系统党建带团建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党带团(队),团教协作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党员、团员、少先队员“三宣誓”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
坚持育人为本,提质增效促发展。一是探索实施合作办学。坚持“引资与引智”并重,持续探索教育新模式,加强对外合作办学,推动教育教学良好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新疆树人教育、湖南东方祥林教育集团开展合作办学,先后引进教师195名,其中高中教师30名,学前教师78名,小学教师80名,教学管理人员7名。二是建立县乡村联盟机制。在全县幼儿园、小学、中学建立“1+1”、“1+4”、“3+3+3”的捆绑联盟机制,通过集体备课、送课入校、相互借鉴方式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共享教学资源,形成以点带面、比学赶超的良好教学氛围,促进教学质量均衡发展。三是持续推进智力援疆。大力实施组团式援疆,丽水选派教师100人,分别承担学校中层以上岗位任务。依托援疆教师工作室,广泛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利用教坛新苗班、教师读书会、崇德课堂、和合校园文化等工作载体,传授内地先进办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防治结合,平安校园筑防线。一是加强隐患排查。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制定《教育系统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将每学期开学前两周及开学后两周定为校园安全问题普查月,全面对学校基础设施、重点部位进行自查;联合公安、市监等单位,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大检查。二是提升防范能力。积极组建教师安全服务队、护学岗,大力开展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常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扫黑除恶、预防校园欺凌等活动,落实校园安全教育制度,定期召开学生安全教育大会、班级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对学生开展警示教育,全面提升师生安全防范能力,筑牢学生健康成长防护墙。持续强化“五项监管”(食材供应监管、食品加工监管、食品质量监管、人员健康监管、网上舆情监管),织牢校园食品安全防护网。三是稳步开学复学。严格落实校园封闭式管理、健康监测、错时就餐、错峰上下学等措施,优先做好学校医疗物资保障,累计储备一次性口罩37.8万片、儿童口罩18.3万片、体温计3552支、消毒液30吨,确保开学复课安全有序。目前,全县67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已全面复课,3336名教师全部到岗、41282名学生如期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