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字当头守好用好群众“保命钱”。把“严”字贯穿医保基金收足、用好、管住的各环节、全过程,让每分钱都最大限度发挥“效益”。源头严防。出台义务监督员管理、执法信息公示、全过程记录、法制审核规则、集体审议规则等工作制度。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完善医保监管事项清单,开展打击欺诈骗保集中宣传月活动,定期组织定点医药机构观看打击欺诈骗保宣传片、通报典型案例,通过以案示警形成震慑作用。健全医保信用体系建设和医保医师信用档案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信用评价及结果运用,形成推动诚信医保的精神导向。过程严管。强化医保服务协议管理,完善退出机制和重大医保基金支出集体决策制度。建立干部职工包片挂点制度,以属地镇级医保办为单元划分监管网格,明确网格责任,做好信息采集、检查配合等基础工作。试点引入第三方参与居民意外伤害监管,明确按月核算、预留保证金、考核评价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累计受理审核居民意外伤害2.3万人次,赔付金额1.15亿元,拒付1320人次,拒付金额1430万元,比试点前减少支出2600万元。违法严惩。深入开展打击各类欺诈骗保专项执法检查,采取日常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稽查执法人员开展夜间突查、随机抽查。去年以来,出动执法人员1870余人次,检查定点医药机构1285户次,处理129家,暂停医保服务7家,解除医保协议53家,追回医保基金142.2万元,公开曝光2起欺诈骗保案例。
二、多措并举打好医保改革“组合拳”。按照保基本、可持续、全覆盖的要求,树立系统思维,全力推动医保系列改革。加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医保支付方式的调控作用,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科学编制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强化总额控制,推行按病种、人头、床日付费等多系数挂钩的复合式支付方式。积极开展、稳步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试点工作。建立“结余留用、超支分摊”的激励约束机制,挤出基金支付不合理水分,降低参保群众个人负担。去年各镇街居民医保人均住院费用下降100余元,年节约住院医疗费622万元。深化药品招标采购改革。加强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平台管理,组织公立医疗机构参加枣庄市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联合体,国家两批集中采购共57个品种、枣庄集中采购5个品种药品在滕州公立医疗机构落地实施,中选药品平均降价幅度59%,最高降幅96.7%;去年底公立医疗机构人工晶体等医用耗材全部实施零差率销售,年可减少病患耗材支出1800万元。推进长期护理保险改革。围绕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险问题,依托基层医疗机构和老年护理机构,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现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参保人员达到21万人。探索医保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按照“两个确保”的要求,第一时间制定出台疫情防控应急医保政策,落实延长企业缴纳医保费信用等级、缓缴职工医疗保险费、降低医保缴费费率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战胜疫情、复工复产。截至目前,受理困难中小企业缓缴申请14家,涉及缓缴参保人员2042人,缓缴金额332万元,减轻医保缴费8000余万元;及时向医疗机构拨付医保资金6752万元,并要求医疗机构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偿还给企业。
三、流程再造筑牢基层医保“压舱石”。流程标准化。紧紧围绕“六统一”要求,对 18类34项经办服务事项,进一步优化流程,建立健全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职能运行机制。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了申办材料整体精简32.3%、办事环节整体减少26.4%、办理时限整体压缩50%。业务智能化。树立“互联网+医保”思维,推进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壁垒,探索建设全市统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加快互联网、手机APP等多种异地就医联网备案方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积极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引导参保群众激活使用电子凭证,改善医保服务体验。服务便捷化。在全市公立医院加快推进异地就医人员联网即时报销,跨县区就医无需办理备案手续;优化门诊慢性病申办流程,将恶性肿瘤等重大病种的受理、资格确认下沉至二级及以上定点医院,实现随时受理、即时办结;开通门慢患者跨区异地购药即时结算,极大方便了参保患者。疫情期间,创新推行“不见面”办理模式,将医保缴费、异地就医备案、医保关系转移、门诊慢性病签约、生育津贴申请等业务,采取“掌上办”“网上办”“电话办”“邮件办”等多种渠道,不间断开展医保经办业务,累计办理业务1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