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头村,地处瓯江、闽江、钱塘江三江源头,距龙泉市区一个小时车程,是典型的“山头村、边远村”,现有村民678户2145人,党员108人。村子四面环山、两水交汇,是近现代龙泉青瓷传承地、世界最大古龙窑群落、龙泉青瓷大师村、挺进师入浙第一枪发生地、世界竹建筑双年展举办地。近年来,我们依托卓越的生态人文资源,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努力践行“丽水之干”,历经生态修复、环境整治、景观营造、村庄经验四个阶段,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村庄治理好路子,先后获得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全国生态文明村、全省美丽乡村精品村、全省民主法治村等23张省级(含)以上荣誉称号。
一、好时代党旗领路,建村庄全民当家。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溪头坚持把“党旗高高飘扬”贯穿始终,形成“跟着党旗走,百姓的村庄百姓建”的干事氛围。一是党员干部带头干。我们把党员干部“不讲给我上,只说跟我上”写进支部议事条例,要求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举过拳头宣过誓的党员必须先上。在后垟片20000余平方米违建拆除工作中,全村党员当着村民的面郑重写下决议承诺“如果我和我的亲戚政策处理不到位,自动列为不合格党员”;老支书的木料作坊当日关停、率先拆除,大伙纷纷跟进,一个月时间所有违建全部拆完。在今年的疫情阻击战中,党员主动请缨到卡点值守,上街疏导群众,把领到任务和完成任务作为自己最大的光荣;群众看党员、看干部,我们自己做好了,村民就会主动配合甚至纷纷跟进。二是村务民事共同议。我们坚持“一个人干不过一群人、一群人干不过一村人”的理念,开设村民议事厅,制定议事规则,邀请村民参与村庄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商议,把发展要做的事变成村民想做的事,把村干部要干的事变成村民想干的事。如在“八棵树公园”项目建设中,我们主动邀请村民一起讨论,不断吸收村民想法,村民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尊重甚至采纳,村民主人翁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政策处理一晚搞定,400多人参与捐款,还有村民捐地、捐树、捐木“牛腿”,真正做到了全民参与。村民对发展的渴望令人感动,更让上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把关爱的目光投射溪头,随之而来的是活水进村体系、萤火虫基地、田头音乐吧等一个个重点项目。三是民俗村约大家定。“自己定的规矩自己守,大家定的规矩大家守”,我们邀请全体村民一同参与编写160字的《溪头村规》,用最直白的语言表达村民最朴素的想法。如“溪中鱼与石,都是溪头宝”,群众就真的把溪鱼当成宝贝,结婚、考大学、当兵等喜事往河道放鱼俨然成了风俗,茶余饭后喂鱼成了新风尚。我们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推行婚事新办、喜事小办,节约粮食、光盘行动,大家定的村规大家一起守护,带出了好村风、好民风。
二、好方法更要好制度,治村庄人心第一。我们把村庄治理过程中的好方法归结成好制度,注重乡村建设,更注重人心建设。一是以文化人。依托龙泉青瓷延续传承地、红军入浙第一枪发生地等独有文化资源,弘扬践行“工匠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组织底蕴教育,把老一辈“三早抵一工”、“有法没法两下劲”等好家训进行梳理,开展“挂厅堂、进礼堂、进学堂、驻心堂”活动,组建宣讲队、开办大课堂,潜移默化增强群众文化自信,告诉所有人“我们溪头有底蕴、有传承、更有文化自信”。二是民事村了。我们推行小事办理不出村、矛盾纠纷不出村、诉求回应不出村“三个不出村”,依托溪头村里办、全科网格员,采取“固定办、移动办、上门办”等方式,为村民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溪头虽远,就此一站”;聘请3名村贤担任矛盾调解主持人,编制《村民调解七步诗》,打造“溪头老娘舅”品牌;我们还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干部联户机制,108名党员与村民“结对子”,五年来,共为村民帮代办事项9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50余个。三是阳光治村。治村的核心在公正,面对村事民情是遮遮掩掩和稀泥,还是敞开大门一把尺,底气不一样。我们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实施“三个一”标准,即:列出一张“承诺单”,推行村两委干部选前承诺制,将“绝不参与或插手村庄项目工程”、“绝不到村里报销接待费”等列入承诺内容,接受村民监督;坚持一本“透明账”,实现村务全公开,报账手续全体村干部签字,账目村民可随询随查;亮出一把“公平尺”,保证村事治理无特权,比如在推进“三改一拆”工作中,拆补清单全部公示公开,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带头先拆,底气足了,群众自然跟进,实现一年拆迁任务三个月完成。
三、好生活大家努力,享村庄共同致富。什么是好生活,一看老百姓穿的干不干净,二看腰包鼓不鼓囊,三看脸色红不红润;溪头拥有极致生态、世遗龙窑,只要锄头挥得好,哪有金山挖不到。一是美丽环境共护。我们以“百年生态”、“百年乡愁”工程推进乡村建设,治理了“牛奶河”,万吨大石投入宝溪溪,河道回归百年前的生态模样,我们保护人文古建,实施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原先的“脏乱差”变成污水不乱倒、垃圾自觉扫、门前花满地。2016年,由来自8个国家的11位顶级建筑师策划的“在溪头——国际竹建筑双年展”盛大开园,用最乡土的材料、最前卫的线条,在最偏远的山乡,做最世界的表达,依托国际竹建筑项目及周边系列活动,更让溪头村具备了对话国际的能力;2017年我们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作为驻地村创成全国卫生乡,溪头,美名渐起。二是美丽产业共创。“文化不断,村庄不灭”,整合近现代龙泉青瓷传承地、世界最大古龙窑群落、龙泉青瓷大师村等资源,宝溪青瓷艺人纷纷参与古龙窑复烧活动,在活化非遗传承的同时,打造“不灭窑火”传统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文旅品牌,举办“全国乡村春晚大集”、“环浙骑游天空越野赛”、“老区文化节”等活动,大师们烧窑网络直播最高一天卖出200多万,村民们陆续开办农家乐民宿24家,游客量从原来的三五千增加到年均18万,年旅游收入达到3000余万元。三是美好生活共享。“好生态、好文化”换来“好产业、好经济”,“好产业、好经济”带来“好生活、好溪头”,我们村人均收入连续12年两位数增长,2019年达到2.3万元,老百姓生活在4A景区更有幸福感,创业在美丽溪头更有成就感,即使走出溪头更有自豪感。
四、好资源不分你我,并村庄拥抱未来。2019年6月,我们和原来的坑里村、竹垟村合并为新溪头村,乡村变革把“一道菜”变成了“一桌菜”,大家“合伙过上好日子”,就像丽水市委胡海峰书记说的“释放融合发展活力,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一是权责分明,各有各的角。并村之初,我们第一件事就是召开新两委会议,制定两委职权清单,把权责理清楚,把角色分明白,让点子多的搞景区、懂项目的管工程、善经营的管旅游、威望高的管矛调,还规定村监会主任与村会计不能是同个“原产地”,在坚持“五议两公开”民主协商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特长,因才分权、因才担责,然后把班子分工公开公示,让群众办事找得到人、找得对人。二是资源互补,大灶烧好饭。大灶烧的饭比电饭煲烧的香,三个村的资源也远比一个村多。我们实施资源融合工程,把红村坑里文化融进来,在坑里建设入浙第一枪纪念馆,补充完善了溪头红色传承脉络;把竹垟村的青瓷大师纳进来,溪头2国大、7省大,各层级大师传承人几十人,还有中韩文化交流大使、仿古青瓷奇才,大师摇篮、群星璀璨;把土地流转起来,竹垟村的种茄大户在溪头种植高山茄子100余亩,年销售300余万,7个月的种植期里每日提供劳动岗位近30个,发放工资60余万元。三是团结一心,拥抱未来。今年,我们结合美丽城镇建设,新溪头全体社员共同成立了龙泉市一村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全面盘活村内旅游资源,制定公司章程与股权收益,并与禾田漫谷文旅公司达成景区合作运维协议,下步将逐步开业帐篷酒店、匠心楼研学中心、渔趣乐园等众多业态产品,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真正变成一村人富起来。新时代、新溪头、新班子,只要不分你我、团结一心、互补长短,更多的“一村人”一定能够建成更美的溪头村。小小溪头,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