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迟福林:2020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有望达6亿人

发稿时间:2012-11-06 00:00:00

  人民网海口11月3日电 (记者 常红)“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1.3%,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区间,未来10年不仅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并且还会有一个较快的速度。如果以年均1%~1.2%的速率推进,到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0%以上。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在2008年23%左右的基础上,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有可能达到40%以上。中国将形成6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有望成为拉动全球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

  今日,在以“公平可持续发展之路——面向未来的新兴经济体”为主题的第75次中国改革论坛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由于城镇化尤其是人口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巨大,未来10年中国经济仍将处于上升通道。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加快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充分释放国内巨大的需求潜力、尤其是消费需求潜力,将形成中国未来5~10年转型发展的突出优势和主要动力。

  按户籍推算 中国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

  迟福林表示,近10年,中国比较好地利用了外部机遇发展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的10年,由于有着以城镇化为依托的巨大内需潜力,有着转型与改革的巨大空间。

  从国际经验看,当城镇化率处于30%~70%的时期,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空间巨大。中国51.3%的城镇化率,是按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其中还包括了1.6亿的农民工群体。如果按户籍来算,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远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即使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10年后中国人口城镇化率仍只有47%,仍达不到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从现实情况看,只要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的相关改革到位,2020年达到50%以上的人口城镇化水平是有可能的。

  未来10年,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将再有2亿农民进入城镇,加上现有的1.6亿农民工,新增城镇人口将达4亿左右。按较低口径,农民工市民化以人均10万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算,也能够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从消费需求看,2011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比约为3.3:1,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合理转入城镇就业和生活,其收入与消费必然会明显增加。

  以城镇化为主要载体扩大内需,充分释放城镇化的需求潜力,是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战略重点。

  未来10年中国人口城镇化率有望达50%以上

  当前,各方对中国未来10年的经济增长前景有不同的研判。迟福林认为,今年的增速下行既是短期经济波动的表现,更是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反映。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仍然看好。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促进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未来10年虽然经济增速比照过去10年的高增长将下一个台阶,但对转变发展方式总体上比较有利,可以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上一个台阶。

  迟福林表示,中国的消费结构已经从生存型需求向发展型需求、从物质性消费为主向服务性消费为主的转变,未来5~10年消费升级潜力与提升空间巨大。此外,随着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收入分配改革的破题,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在2008年23%左右的基础上,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有可能达到40%以上。届时,中国将形成6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有望成为拉动全球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

  在迟福林看来,消费需求释放处于历史拐点。国际经验表明,消费对GDP拉动的主导地位往往在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5000美元之后得到确立并逐步加强。2011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10年来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的贡献率(50.5%)。消费正在取代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未来5年,通过体制政策创新,尤其是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初步解决,人口城镇化率有可能达到42.5%左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规模将有望从2011年的16万亿提升到2016年的30万亿左右,居民消费率有望回升到40%左右,最终消费率达到55%左右。这样,将初步实现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

  未来10年,通过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人口城镇化率有望达到50%以上,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将有望达到45~50万亿左右,居民消费率将达到50%左右,最终消费率达到60%左右。这样,将基本形成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

  消费需求释放有望支撑中国经济7~8%的中速增长。有效需求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增长的潜力与增长的前景。分析中国未来5~10年的经济增长趋势,需要建立在对消费需求增长规模的客观判断和相关政策上。如果未来10年,人口城镇化蕴含的45~50万亿的消费潜力得到比较充分释放的话,能够支撑7~8%的经济增长,由此使中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