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北宋时期许多大官小吏、皇亲国戚,不敢轻易胡作非为,就因为朝中有一批御史,他们为人正直,立朝刚毅,以弹劾和纠察百官为己任,凡有不法或失德者,不管该人位置多高、权力多大,一律严加弹劾。仅宋仁宗一朝,就有三位这样的御史。
只会栽刺的包拯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进士出身,任过多年的监察御史、知谏院、御史中丞,是宋仁宗时期的御史,因刚正不阿、弹劾权幸而著名。
包拯所弹劾的最著名者即是张尧佐。张尧佐是宋仁宗赵祯宠妃张美人的堂伯父,张美人因出身不够显赫,希望通过张尧佐来壮大自己的门第,便屡次请求宋仁宗给张尧佐委以要职。张尧佐进士出身,在州县做官多年。按说,作为皇帝,要委重任于一个进士出身、履职多年的官员,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宋代有这么一个规矩:凡重要的人事任免,即便是皇帝推荐的,也必须在殿前同大臣们讨论,征得他们绝大多数同意方可任命。于是,在某日朝会上,宋仁宗抛出了张尧佐出任宣徽使的任命方案。经过一轮激烈的“廷论”,皇帝抛出的任命方案,竟然被一群朝臣给否决了。
第二年,宋仁宗旧事重提,再次抛出张尧佐的任命方案。谁知,皇帝刚抛出方案,任职谏院的包拯情绪激昂,言语激愤,大声说不可,而且说话时,唾沫星子溅了皇帝一脸。最后,在包拯有理有据的言辞面前,这一提议又只得作罢。
包拯最重官员操守,最恨以权谋私。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他出任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当时,三司使张方平利用手中的权力,廉价套购某商人的住宅,从中渔利。包拯认为,三司使是朝廷最高财政官员,非廉洁之士不能胜任,张方平巧取豪夺,不适合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因此,包拯上书弹劾张方平,致使张方平随即被罢。
“铁面御史”赵抃
赵抃(1008—1084年),浙江衢州人,进士出身,历任武安军节度推官、殿中侍御史、右司谏、知成都等职,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赵抃写过一首《廉泉》诗:“岁旱江潢万井污,此泉深净肯清渝。伯夷死后泉流在,能使贪人一饮无。”诗以言志,这表明,赵抃把打击贪官污吏、营造清廉作为自己的理想,立志要整肃宋朝的官场。
1054年,宰相陈执中府中发生侍女被打死的命案,一时京城内外舆论哗然。而且,当有人告状、审案官员要求宰相府的证人到场时,陈执中甚至软禁证人,使狱官无法对证,严重干扰司法。赵抃闻之拍案而起,立即以“违朝廷之法,立私门之威”的罪名弹劾陈执中,要求罢免其宰相职务。只是,皇帝宋仁宗有意偏袒陈执中,非但没免去他的宰相职务,反而“诏罢狱”,替他开脱。1055年,铁了心的赵抃,又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以“不学无术、错置颠倒、私仇嫌隙、家声狼藉”等八大罪状,连续12次上书,终于将陈执中拉下马,使他罢官去朝。
赵抃弹劾不避权幸,不但表现在对律法的捍卫上,而且表现在对官员形象、朝廷纲纪的维护上。三司使王拱辰出使辽国,作为外交使节,他却在参加辽国的招待宴会上荒诞不经,“痛饮深夜,席上联句,语同俳优”,既败坏了形象,又有伤国体。尽管宋仁宗特别喜爱王拱辰,但赵抃毫无畏惧,上书弹劾,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连续上书,不依不饶,结果,王拱辰降职永兴军。此外,遭到赵抃轮番轰炸和大胆弹劾的,还包括枢密使王德用、翰林学士李淑、枢密副使陈升之等许多声名赫赫的高官,他们皆以罢官告终。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赵抃不仅在朝廷任过要职,还任过多地大员。游宦官场40余年,两袖清风,即使是从油水多足的地方离任,也仅仅只有“一琴一鹤自随”。
“真御史”唐介
唐介(1010—1069年),字子方,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殿中侍御史。他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弹劾宰相文彦博。
文彦博曾任枢密直学士、成都知州,后任枢密副使,又被重任为参知政事。庆历七年(1047年)冬,贝州(今河北清河)王则起义,朝廷派枢密直学士、左谏议大夫明镐率军镇压,过了两三个月仍无进展,宋仁宗因贝州离京较近,深为忧虑。庆历八年(1048年)正月,文彦博以参知政事兼河北宣抚使,挂帅去贝州平叛。不过,当文彦博赶到贝州之时,明镐已攻破贝州,平定了起义。捷书刚至,宋仁宗立即任命文彦博为宰相,明镐也提拔为参知政事。因此,时任监察御史的唐介便连连上章弹劾文彦博,说他在平定贝州战斗中抢了前帅明镐的功劳,才得以升迁宰相。
当时在朝堂之上,众目睽睽,唐介历数宋仁宗最信任的宰相文彦博的不是,这既是弹劾文彦博,又是指责皇帝用人不当,让宋仁宗这位平日里轻易不发火的皇帝非常气恼。他推开唐介的奏折不看,威胁要贬唐介的官。唐介丝毫也不胆怯,他说:火烹水煮我都不怕,还怕贬官?
这几乎是火上浇油,宋仁宗更加恼怒,赶紧把宰相、副宰相等几位股肱大臣叫到跟前,让他们传阅唐介的奏折,愤愤不已。此时,文彦博也在朝堂上,不远处的唐介竟然大声对文彦博说:彦博宜自省,既有之,不可隐。文彦博满脸通红,连连向皇帝谢罪。
事后,文彦博还是被罢去了宰相职务。唐介虽然也被贬谪至英州(今广东英德市),但士大夫们对他却是一片赞扬之声。天章阁待制李师中、太常博士梅尧臣纷纷献诗,表达钦佩之情,尤其李师中一句“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唐介因此获得了“真御史”的雅号。